《三高祠》
            
            
            
功成但可将身去,逃难安贫适所遭。 三子有灵应共笑,一时何意故为高。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功成身退,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首句“功成但可将身去”展示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一旦达成目标,就选择离开,不再贪恋权位。这体现了诗人的高尚品质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第二句“逃难安贫适所遭”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的精神,即使生活困苦,也能随遇而安,适应各种环境。这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的坚韧和乐观。
第三句“三子有灵应共笑”运用了虚拟的手法,假想三个儿子有灵魂的话,应该会共同嘲笑这种过度追求高位的行为。这反映了诗人对世俗价值观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最后一句“一时何意故为高”以反问的语气,表达了对于追求高位的疑惑和批判。诗人质疑这种追求高位的行为,认为这是一种无谓的争斗,无法带来真正的满足和快乐。
整首诗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展现了其高尚的品质和独特的人生观。
 | 
             
创作背景
  
 **《三高祠》的创作背景与东汉名士庞德公有关**。宋代的袁聘儒创作了这首诗,诗中提到了“三高祠”,这个祠堂是为了纪念庞德公以及唐代的诗人孟浩然、皮日休而建立的。庞德公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和隐士,他被誉为知人,并且对诸葛亮、庞统等人早年有着较大的影响。最后他隐居于鹿门山,采药而终。这首诗通过描写“三高祠”以及相关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庞德公等高洁之士的敬仰和怀念之情。
            
			
            
        
            
                相关诗词
                
 
 - 
           
                        
                        
                        
                            
                            
                           薄薄轻轻寒露雨,微微飒飒早秋风。
小舟办了松江去,占取三高作钓翁。
                        
                         
                        
                                                    
                         
            
    
 
 - 
           
                        
                        
                        
                            
                            
                           云霞咫尺压吴郊,乘兴斯须棹小舠。
欲往结庐嗟未得,羡他何氏有三高。
                        
                         
                        
                                                    
                         
            
    
 
 - 
           
                        
                        
                        
                            
                            
                           天下最奇处,绿水照朱楼。
三高仙去,白头千古想风流。
跨海晴虹垂饮,极目沧波无际,落日去渔舟。
苹末西风起,橘柚洞庭秋。
记当年,携长剑,觅封侯。
而今憔悴长安,客里叹淹留。
回首洪崖西畔,随分生涯可老,卒岁不知愁。
做个终焉计,谁羡五湖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