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近无西耗》

远戎兵压境,迁客泪横襟。
烽堠惊秦塞,囚居困越吟。
自怜牛马走,未识犬羊心。
一月无消息,西看日又沉。
作品赏析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被迁徙的人因为远离战争前线,感到孤独、无助和绝望的情感状态。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描写,表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助感。 其次,从诗句上来看,首联“远戎兵压境,迁客泪横襟”通过“远戎兵压境”交代了背景,而“迁客泪横襟”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状态,引出下文。颔联“烽堠惊秦塞,囚居困越吟”中,“烽堠惊秦塞”描绘了战争前线的紧张气氛,“囚居困越吟”则表达了诗人被困居无所、无处可逃的困境。颈联“自怜牛马走,未识犬羊心”中,“自怜牛马走”表达了诗人的自怜之情,“未识犬羊心”则表现了他对敌人的不解和愤慨。尾联“一月无消息,西看日又沉”则通过“一月无消息”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感,“西看日又沉”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 最后,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描写,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象征手法,如“烽堠”、“囚居”、“牛马走”、“犬羊心”等,使诗歌更具有深度和内涵。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战争和人物内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的孤独、无助和绝望的情感状态,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近无西耗》是唐朝诗人李宣远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密切相关。唐朝时期,中国西部边境经常受到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的侵扰,边境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因此,诗人创作了这首诗,表达了对边境战事的关心和忧虑,同时也抒发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感慨。 在诗中,李宣远通过描写边境的荒凉、寂寥和人们生活的困苦,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将士们的慰问和敬意,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呼吁。 综上所述,《近无西耗》的创作背景与唐朝时期西部边境的战争和社会动荡密切相关,是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思考和表达。
诗词关键字: 压境 牛马 消息
相关诗词
  • 1
    [唐]
    门在荻塘西,塘高何联联。
    往昔分地利,远近无闲田。
    水国信污下,霖霪即成川。
    苗稼尽淹没,兹乡独丰年。
    家肥待亲懿,人乐思管弦。
    日晏始能起,盥漱看厨烟。
    酝酒寒正熟,养鱼长食鲜。
    黄昏钟未鸣,偃息早已眠。
    何意久城市,寂寥丘中缘。
    俯仰在颜色,区区人事间。
    忆昔炎汉时,乃知绮季贤。
    静默不能仕,养老终南山。
  • 2
    [明]
    村落皆通水,人家半系船。
    橘花香曙露,杨叶淡寒烟。
    中土何寥廓,黄沙人种田。
  • 3
    [明]
    隐者东海头,安时事耕凿。
    有田百亩余,相率治皛蜺。
    我稼没牛腹,我书挂牛角。
    三洲雷雨均,既耕必有获。
    吹箫赛田租,操豚不为薄。
    上给县官租,酣歌见真乐。
    江南风景异,况乃赋敛数。
    连云桑柘尽,池台总零落。
    尚恐兵未休,远近无土著。
    全生虎豹群,岂忍厌藜藿。
李宣远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