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咏》
公事之余喜坐禅,少曾将胁到床眠。 虽然现出宰官相,长老之名四海传。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描绘一位公务繁忙的官员,在闲暇之余喜好坐禅的诗。首句“公事之余喜坐禅”直接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喜好,既是一位忙于公务的官员,又是一位喜好禅修的修行者。这种身份和喜好的对立,形成了诗歌的内在张力,引导读者探索其背后的深意。
第二句“少曾将胁到床眠”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的修行习惯,即使工作再忙,他也很少放弃禅修的时间。这一句用“少曾”二字,强调了主人公坚持修行的决心和毅力。
第三句“虽然现出宰官相”揭示了主人公的另一重身份——宰官。尽管他身居高位,手握重权,但并未因此放弃禅修。这一转折使得诗歌的情节更加丰富多彩,也凸显了主人公身心并修,追求内在平静的精神风貌。
最后一句“长老之名四海传”是对主人公修行成果的赞扬。虽然他身居宰官之位,但他的禅修造诣和精神风貌却使他赢得了四海之内人们的尊敬和称赞。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公务繁忙的官员如何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坚持禅修,追求内心平静的故事。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身心并修、追求内在平静的赞美,以及对公务与修行并重的理想人格的向往。
|
创作背景
冯楫的《自咏》是一首表达自我情感和人生感慨的诗。他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他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对社会的观察有关。可能是在某个夜晚,他独自思考人生,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在古代,诗人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冯楫的《自咏》可能就是他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诗歌中,以此来表达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慨。
以上内容仅为网络搜索结果,具体创作背景可能需要根据更多的历史文献和资料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
相关诗词
-
为报玉川子,知君未是贤。
低头虽有地,仰面辄无天。
骨肉清成瘦,莴蔓老觉膻。
家书与心事,相伴过流年。
卢子躘踵也,贤愚总莫惊。
蚊虻当家口,草石是亲情。
万卷堆胸朽,三光撮眼明。
翻悲广成子,闲气说长生。
物外无知己,人间一癖王。
生涯身是梦,耽乐酒为乡。
日月黏髭须,云山锁肺肠。
愚公只公是,不用谩惊张。
-
我有安乐处,名为建德乡。
唱于风起籁,虚白月生光。
自谓青云馆,何惭绿野堂。
傍窗低竹几,临水小绳床。
居士斋时卧,先生醉后狂。
眼前无异物,身外有余粮。
蔬食寻常饭,荤腥间或尝。
净神三遍咒,暖室一炉香。
念念归真境,心心向道场。
世间安饱事,一切不思量。
-
出郭无多路,萦回入翠微。
水边寒艇泊,松下老僧归。
藏古神抄供,亭幽客掩扉。
自来还自咏,不觉到斜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