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
作品赏析
|
这首五言诗表达了作者对古代仁人志士尚伯夷和叔齐的崇高敬意和深深怀念。首句“尚想夷与齐”,通过“尚想”二字,表达了作者对两位贤士的景仰和思念。“求仁无怨啧”,则用他们的事迹,赞扬他们为追求仁爱之道,无怨无悔。
接下来,“谁传采薇音”,通过对历史传承的疑问,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贤士精神的遗失和遗忘的感叹。这里的“采薇音”是指伯夷和叔齐在饿死首阳山之前,所唱的《采薇歌》。
最后一句“荒哉太史笔”,通过对历史记载的叹息,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古代贤士精神的遗失和遗忘的感慨。“太史笔”这里指的是历史的记载。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伯夷和叔齐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贤士精神的崇敬,同时也对历史的遗忘感到惋惜。
|
创作背景
《偶成》是宋代诗人戴仔创作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个人经历以及心境有关。具体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测:
1. 时代背景: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诗词盛行的时代。诗人戴仔生活在这个时代,受到了良好的文化熏陶,这也为他创作《偶成》这首诗提供了文化氛围和灵感源泉。
2. 个人经历:戴仔可能在生活中遭遇了一些事情,让他产生了感慨和思考。这些经历可能成为他创作《偶成》时的情感基础和思考素材。
3. 心境状态:诗人在某个时刻可能处于一种特定的心境状态,如闲适、感慨、沉思等。这种心境可能影响了他的创作,使得《偶成》这首诗具有了独特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综上所述,《偶成》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戴仔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经历以及心境状态有关。然而,由于历史资料的缺失,我们无法准确了解戴仔创作《偶成》时的具体情况。
相关诗词
-
-
文章如土欲何之?
翘首东云惹梦思。
所恨芳林寥落甚,春兰秋菊不同时。
-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