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赠狄国寅》

每读梁公传,青编日屡开。
神交慕英烈,自喜见云来。
一命须朝禄,连章荐楚材。
凡昇黄绶秩,世代乃身媒。
作品赏析
这首诗歌充满了对英勇无畏、忠诚报国英雄的敬仰和赞美,也表达了诗人自身的豪情壮志和远大抱负。 首句“每读梁公传,青编日屡开”展示了诗人常常阅读梁公的传记,沉浸在历史的故事中,对英勇的梁公怀有深深的敬仰。“青编”指的是历史书籍,“日屡开”则表现出诗人频繁翻阅这些书籍,对梁公的故事怀有深深的敬仰和热爱。 “神交慕英烈,自喜见云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英勇烈士的敬仰和倾慕,同时“自喜见云来”也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的内心活动,仿佛能与英烈在精神层面相交,感到无比的喜悦。 “一命须朝禄,连章荐楚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为了国家、为了社会做出贡献,推荐贤才,共同为国家的发展尽力。 最后两句“凡昇黄绶秩,世代乃身媒”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官职和地位的看法,认为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品德,才能够世代传承,赢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铿锵有力,表达了诗人对英勇无畏、忠诚报国英雄的敬仰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豪情壮志和远大抱负。
创作背景
《赠狄国寅》是宋朝诗人王洙的一首诗。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社会背景: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诗词作为当时的主要文化表现形式,被广泛用于表达情感、交流思想。同时,宋朝也是一个官僚制度严密、等级森严的时代,诗人之间的交往也往往反映了这种社会背景。 2. 人际关系:王洙和狄国寅可能是朋友或者同僚,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交往和感情基础,这首诗可能是为了表达友情、惜别、祝福等情感而创作的。 3. 个人经历:王洙和狄国寅的个人经历也可能对这首诗的创作产生影响。他们的生活遭遇、思想情感、人生观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诗歌中。 综上所述,《赠狄国寅》的创作背景可能是由社会背景、人际关系和个人经历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创作背景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和相关历史资料进行深入分析。
诗词关键字: 神交 英烈 世代
相关诗词
  • 1
    [宋]
    高卧白云乡,崖泉对阁凉。
    守贫无属道,多病数求方。
    耕犊惊雷毙,寒芜入圃荒。
    如何帝未梦,吟苦顶铺霜。
  • 2
    [唐]
    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
    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
    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森然瞻武库,则是弄儒翰。
    入幕绾银绶,乘轺兼铁冠。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
    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激昂丹墀下,顾盼青云端。
    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
    将军既坎壈,使者亦辛酸。
    耿介挹三事,羁离从一官。
    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抟。
  • 3
    [宋]
    华发萧萧老遂良。
    ?褚河南帖云,即日遂良须发尽白,盖谪长沙时也。
    ?一身萍挂海中央。
    无钱种菜为家业,有病安心是药方。
    才疏正类孔文举,痴绝还同顾长康。
    万里归来空泣血,七年供奉殿西廊。
    ?迩英阁,在延和殿西廊下。
    ?森森画戟拥朱轮,坐咏梁公觉有神。
    白傅闲游空诵句,?事见白乐天《吴郡诗石记》。
    ?拾遗穷老敢论亲。
    ?事见子美《赠狄明府诗》。
    ?东海莫怀疏受意,西风幸免庾公尘。
    为公过岭传新唱,催发寒梅一信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