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独坐》

平时怀独往,垂老患余身。
林蔚常疑晚,山暄每过春。
月来初有客,云去乍无邻。
独喜阶前鸟,忘机旦暮驯。
作品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一位垂老之人在山林中的生活景象,表达了诗人独处时的内心感受和对自然环境的喜爱。 首联“平时怀独往,垂老患余身”,平时就喜欢独自一人,垂老之时更加担忧自己的身体。这里展现了诗人惯于孤独的生活状态,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年老身体的忧虑。颔联“林蔚常疑晚,山暄每过春”,树林茂盛常常让人觉得天色已晚,山间温暖仿佛春天已过。这两句描绘了山林景色的美好,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感受。颈联“月来初有客,云去乍无邻”,月亮升起时有客人来访,云朵散去后突然四周没有邻居。这里通过“月来”和“云去”两个自然景象,描绘了诗人独居生活中的寂寞与恬静。尾联“独喜阶前鸟,忘机旦暮驯”,唯独喜欢阶前的鸟儿,无忧无虑早晚都很驯服。这里的“忘机”二字,表达了诗人与鸟儿相互信任、和谐相处的状态,也传达出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以平淡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垂老之人在山林中的生活景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传达出诗人独处时的内心感受和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创作背景
**《独坐》的创作背景与武夷山的一块特殊石头有关**。作者冬谿泽公在游览武夷山时,对这块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发现这块石头形状独特,仿佛是从武夷山的原始森林里跑出来的巨兽,给人一种充满生命和灵性的感觉。这块“独坐”的石头引发了作者的深思,使他联想到了许多事物,如天上的星宿和悬崖上的树木,它们都以各种姿势孤独地静坐着,无喜无悲,安守本分。 通过观察这些自然物体,作者进一步反思了人类的世界。他认为,像这些无欲无求的物体一样,人类也应该减少欲望,从而消除烦恼,达到逍遥自在、悠然自得的境界。这种思想与佛家和道家的哲学相符,因此,作者在诗中融入了“空无”和“佛道”的诗意。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可以阅读相关诗歌鉴赏文章。
诗词关键字: 忘机
相关诗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