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李司直使吴(得家花斜沙字,依次用)》

使臣方拥传,王事远辞家。
震泽逢残雨,新丰过落花。
水萍千叶散,风柳万条斜。
何处看离恨,春江无限沙。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歌,主要描绘了一位使臣因王事而远离家乡,在路途中经历的各种风景以及他内心的离愁别绪。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精致描绘,以及对人物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情感深度。 首联“使臣方拥传,王事远辞家”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了使臣因公务而离开家乡的无奈和悲凉。这一联通过对使臣身份的明确和王事的重压,为整首诗铺设了庄重而悲怆的基调。 颔联“震泽逢残雨,新丰过落花”进一步描绘了使臣旅途中的景色,通过“残雨”和“落花”这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变化的敏感和感慨。同时,这两个意象也隐含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事物更迭的深深思索。 颈联“水萍千叶散,风柳万条斜”通过对水萍和柳树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气氛。水萍的散乱和柳条的斜倚,都似乎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愁和孤独。 尾联“何处看离恨,春江无限沙”以春江和无限的沙地作为背景,将离别的哀怨推向高潮。春江的流长和沙地的无边,都象征着离别的痛苦和无尽。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语言流畅而富有韵律,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苦的深深体悟。通过使臣的视角,诗人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和离别的痛苦,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深热爱和对自然的无比敬畏。
创作背景
**《送李司直使吴(得家花斜沙字,依次用)》的创作背景是送别友人**。张众甫在唐朝担任官职,此诗是他为送别友人李司直赴吴地(今苏州一带)而作。在诗中,他描述了友人离别的场景,以及祝愿友人旅途平安、顺利,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之情。同时,通过描绘吴地的美景和风情,也展示了他对友人即将前往的地方的向往和期待。
诗词关键字: 水萍 使臣 万条
相关诗词
  • 1
    [唐]
    半秋初入中旬夜,已向阶前守月明。
    从未圆时看却好,一分分见傍轮生。
    乱云遮却台东月,不许教依次第看。
    莫为诗家先见镜,被他笼与作艰难。
    今夜月明胜昨夜,新添桂树近东枝。
    立多地湿舁床坐,看过墙西寸寸迟。
    月似圆来色渐凝,玉盆盛水欲侵棱。
    夜深尽放家人睡,直到天明不炷灯。
    合望月时常望月,分明不得似今年。
    仰头五夜风中立,从未圆时直到圆。
  • 2
    [唐]
    与世澹无事,自然江海人。
    侧闻尘外游,解骖车尼朱轮。
    平野照暄景,上天垂春云。
    张组竟北阜,泛舟过东邻。
    故乡信高会,牢醴及佳辰。
    幸同击壤乐,心荷尧为君。
    郊居杜陵下,永日同携手。
    仁里霭川阳,平原见峰首。
    园庐鸣春鸠,林薄媚新柳。
    上卿始登席,故老前为寿。
    临当游南陂,约略执杯酒。
    归欤绌微官,惆怅心自咎。
    冬中馀雪在,墟上春流驶。
    风日畅怀抱,山川多秀气。
    雕胡先晨炊,庖脍亦云至。
    高情浪海岳,浮生寄天地。
    君子外簪缨,埃尘良不啻。
    所乐衡门中,陶然忘其贵。
    高馆
  • 3
    [唐]
    (册4 卷125 页1245d)与世澹无事。
    自然江海人。
    侧闻尘外游。
    解骖(一作弁)[车尼]朱轮。
    平(一作极)野照暄景。
    上天垂春云。
    张组竟北阜。
    泛舟过东邻。
    故乡信高会。
    牢醴及佳辰(一作家臣)。
    幸同击壤乐。
    心荷尧为君。
    郊居杜陵下。
    永日同携手。
    仁(一作入)里霭川阳。
    平原见峰首。
    园庐鸣春鸠。
    林薄媚新柳。
    上卿始登席。
    故老前为寿。
    临当游(一作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