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王才元入京》

渭城杨柳已青青,强驻行人听渭城。
不问使车归路远,且从樽酒满杯倾。
相逢洮塞休兵后,此去秦川照眼明。
若立螭头前借箸,且教充国事春耕。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渭城的一场离别宴会上,人们强留行人倾听渭城曲,表达了深厚的情谊和不舍之情。同时,诗人也借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国家和平、繁荣的期望。 首联“渭城杨柳已青青,强驻行人听渭城。”通过描绘渭城杨柳青青的景象,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同时也渲染出一种离别的氛围。而“强驻行人听渭城”则表现了人们强留行人,让他倾听渭城曲的情境,展现了深厚的情谊和不舍之情。 颔联“不问使车归路远,且从樽酒满杯倾。”则表现了人们不问归期,只顾倾杯饮酒,进一步表达了不舍之情和离别的哀伤。 颈联“相逢洮塞休兵后,此去秦川照眼明。”则借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平、繁荣的期望。同时,“照眼明”也形象地表现了秦川的明媚风光。 尾联“若立螭头前借箸,且教充国事春耕。”则再次借用了历史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国家能够重用人才,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的愿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描绘景象、表达情感、借用典故等多种手法,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情感表达能力。
创作背景
《送王才元入京》是宋朝诗人王崇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从诗歌标题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王崇的好友王才元即将入京,诗人写作此诗以表达送别之情。其次,结合历史背景,宋朝时期,由于经常受到外族入侵的威胁,朝廷对武将的重视程度较高,而文人则相对受到冷落。因此,王才元入京可能也是为了在政治上谋求更好的发展。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包括了诗人与好友分别的离愁别绪,以及当时社会历史的背景。
诗词关键字: 休兵 春耕 国事
相关诗词
  • 1
    [唐]
    帝城春色著寒梅,去恨离怀醉不开。
    作别欲将何计免,此行应又隔年回。
    入河残日雕西尽,卷雪惊蓬马上来。
    有思莫忘清塞学,众传君负佐王才。
  • 2
    [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 3
    [唐]
    (其一)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其二)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其四)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
王崇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