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端履》
            
            
            
太守忧民只寸心,按行安得百其身。 烦君为我家家问,要使重崖处处春。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充满感慨和温情的诗,表达了太守对民众的深切关心。首句“太守忧民只寸心”直接点明了太守的内心忧虑,他心系百姓,担忧他们的生活。这种忧虑源于他对民众的深厚感情和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第二句“按行安得百其身”则表现了太守的无奈,他希望能够有百分身,以便更好地巡查和照顾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民众。这种无奈反映出他在面对社会责任时的无力和无法完全解决问题的困扰。
第三句“烦君为我家家问”中的“烦君”表达了太守对朋友的谦逊和尊重,他请求朋友帮忙,去家家户户询问民情,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这反映了太守对民众的细心关怀和倾听民意的决心。
最后一句“要使重崖处处春”则表达了太守的目标和愿景,他希望在他的努力下,重崖之地处处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这既是他对民众生活的期望,也是他对自然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深情款款,表达了太守对民众的深切关心和无私奉献,同时也展现出他的无奈和追求。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诗歌传达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 
             
创作背景
  
 《赠李端履》是宋朝诗人马光祖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取决于诗人与李端履的关系和交往,以及诗人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他们之间的友谊、彼此的生活状态、对社会现实的感慨等方面。然而,由于历史记载的缺失,我们无法准确得知这首诗具体的创作背景。如果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可能需要查阅更多的历史资料和相关文献。
            
			
            
        
            
                相关诗词
                
 
 - 
           
                        
                        
                        
                            
                            
                           共忆南浮日,登高望若何。
楚田湖草远,江寺海榴多。
载酒寻山宿,思人带雪过。
东西几回别,此会各蹉跎。
                        
                         
                        
                                                    
                         
            
    
 
 - 
           
                        
                        
                        
                            
                            
                           藏器待时少,知人自古难。
遂令丹穴凤,晚食金琅玕。
谁谓兵戈际,鸣琴方一弹。
理烦善用简,济猛能兼宽。
夙夜念黎庶,寝兴非宴安。
洪波未静壑,何树不惊鸾。
凫舄傍京辇,甿心悬灌坛。
高槐暗苦雨,长剑生秋寒。
旅食还为客,饥年亦尽欢。
亲劳携斗水,往往救泥蟠。
但恐酬明义,蹉跎芳岁阑。
                        
                         
                        
                                                    
                         
            
    
 
 - 
           
                        
                        
                        
                            
                            
                           官罢江南客恨遥,二年空被酒中消。
不知暗数春游处,偏忆扬州第几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