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夜归》

西风淅淅吹荷衣,家在芦花深夜归。
明月满江人不见,白鸥双立钓鱼矶。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韵味和意境的诗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自然的敏锐感受。 首先,从整体上看,诗歌描绘了一幅秋夜归家的图景,通过西风、荷衣、芦花、明月、江水和白鸥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深远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秋天的凉爽和宁静。 其次,从细节上看,诗歌的每一句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含义。首句“西风淅淅吹荷衣”,通过描述西风吹动荷衣的景象,既展现了秋天的气候特点,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动。第二句“家在芦花深夜归”,则以家为背景,通过芦花和深夜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最后两句“明月满江人不见,白鸥双立钓鱼矶”,通过对明月、江水、白鸥等元素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诗歌的意境和韵味。明月满江,人却不见,形成一种空旷、寂静的美感,而白鸥双立钓鱼矶,则又增添了几分生活的气息和自然的韵味。 此外,诗歌还运用了丰富的表现手法,如比喻、象征等,使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同时,诗歌的语言简练、生动,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这首诗歌通过对秋天夜景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韵味和生活的气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韩兼山的《夜归》创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状况密切相关。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人们的生活普遍清贫,但贫苦并没有击溃大家,人们敢于拼搏,对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始终没有放弃。这种在清贫中所展现的乐观开朗、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是难能可贵的。韩兼山通过《夜归》这首词,描绘了回家途中的所见所闻,以表达对这种精神风貌的赞美。他选择“清平乐”这一词牌,也意在反映出这种在清平中寻求乐观与奋发的心境。 以上仅是简要分析,如需了解更多,可以查阅相关文献。
诗词关键字: 芦花 西风 钓鱼
相关诗词
  • 1
    [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2
    [唐]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夜来去。
  • 3
    [唐]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韩兼山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