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赠别素愚上人》

释子来何处,庐山复太行。
翻经淹岁月,补衲犯冰霜。
浩劫尘缘尽,弥天觉路长。
智珠元不染,好去照殊方。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韵味的诗,让人感受到诗人深厚的佛学素养和豁达的人生态度。接下来,我们将从主题、意象、艺术手法和情感色彩等方面进行赏析。 一、主题 这首诗的主题是探讨佛学修行的心路历程。诗人通过描述一位来自庐山和太行的释子的修行经历,展现了佛教徒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坚韧精神和超脱境界。 二、意象 1. “释子来何处,庐山复太行。”:通过提问释子的来历,引出庐山和太行两个意象,象征着修行者的远道而来和艰苦跋涉。 2. “翻经淹岁月,补衲犯冰霜。”:通过对修行者研读经书和缝补僧袍的描绘,展现了修行者岁月的磨砺和坚韧的品格。 3. “浩劫尘缘尽,弥天觉路长。”:通过浩劫和尘缘的意象,表现了修行者历经磨难,断绝尘世纷扰,追求觉悟的决心。 三、艺术手法 1. 对比: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如“庐山复太行”与“翻经淹岁月”,“浩劫尘缘尽”与“弥天觉路长”,使诗句更具张力和韵味。 2. 象征:诗人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智珠”象征智慧,表现了修行者追求真理的智慧之光。 四、情感色彩 整首诗情感色彩从悲壮转向豁达,表现了修行者在追求真理过程中,历经磨难而最终获得觉悟的豁达心境。同时,诗人对佛教修行者的敬仰之情也溢于言表。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巧妙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情感色彩,展现了佛教修行者的心路历程,给人以深刻的示。
创作背景
《赠别素愚上人》是明朝荣顺王所作的一首诗,该诗的创作背景与作者送别友人素愚上人有关。素愚上人是一位佛教僧侣,作者与他有深厚的友谊。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感慨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因史料不足而难以确定,但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感受到作者与友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诗词关键字: 弥天 冰霜 尘缘
相关诗词
  • 1
    [唐]
    眼前迎送不曾休,相续轮蹄似水流。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
    苏秦六印归何日?
    潘岳双毛去值秋。
    莫怪分襟衔泪语,十年耕钓忆沧洲。
  • 2
    [唐]
    风月清江夜,山水白云朝。
    万里同为客,三秋契不凋。
    戏凫分断岸,归骑别高标。
    一去仙桥道,还望锦域遥。
  • 3
    [唐]
    朝为三室印,晚为三蜀人。
    遥知下车日,正及巴山春。
    县道橘花里,驿流江水滨。
    公门辄无事,赏地能相亲。
    解衣初醉绿芳夕,应采蹲鸱荐佳客。
    霁水远映西川时,闲望碧鸡飞古祠。
    爱君乐事佳兴发,天外铜梁多梦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