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田无杂兴》
野色摇春麦正肥,烟村闲寂往还稀。 未多桑盖簪初浴,更小茅茨燕次飞。 行市绿蛆花泼眼,卧依黄犊草侵衣。 数声桐角归来晚,杨柳移阴月半扉。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充满生机与田园风情的诗。
首联“野色摇春麦正肥,烟村闲寂往还稀。”描绘了春天田野的景色,麦田肥沃,生机勃勃。而村落里炊烟袅袅,显得有些寂静,人们来往并不多。这一幅宁静的田园画卷,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颔联“未多桑盖簪初浴,更小茅茨燕次飞。”进一步描绘了农村的景象,桑树刚刚发芽,茅屋上的燕子也开始飞舞。这些生动的细节,使得整个画面更加栩栩如生。
颈联“行市绿蛆花泼眼,卧依黄犊草侵衣。”则用鲜艳的色彩描绘了市集的繁华和田园生活的惬意。绿色的蛆虫、盛开的鲜花、黄色的牛犊,以及草丛中的衣裳,都展示了生活的多彩和生机。
尾联“数声桐角归来晚,杨柳移阴月半扉。”以悠扬的桐角和渐渐西沉的月亮作为结尾,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这也暗示着一天的结束,人们在田园生活中找到了满足和平静。
整首诗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绘,展示了春天的田园风光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中的色彩鲜明,画面感强,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能够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田园的宁静。
|
创作背景
《春日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创作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农业发展迅速,农村生活也相对稳定。但是,农民在生活中的困苦和剥削也同时存在。范成大退居家乡后,深入了解了农村生活和农民的状况,因此创作了这一组田园诗,通过诗歌的形式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状况。
因此,《春日田园杂兴》的创作背景是范成大对家乡农村生活的深入了解和对农民状况的关注。同时,诗歌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珍视。
相关诗词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
蚕月条桑,取彼斧斨。
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七月鸣鵙,八月载绩。
-
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
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