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白云堂》

堂与碧山对,白云长作邻。
日暮白云合,谁见白云心。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白云与自然景象相互交融的美丽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敬畏和对心灵追求的思考。通过运用生动的意象和朴素的语言,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恬淡的世界。 首句“堂与碧山对”,展现了堂和碧山相对而立的场景,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次句“白云长作邻”,将白云拟人化为堂和碧山的邻居,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仿佛白云与大自然形成了和谐共处的亲密关系。 接下来,“日暮白云合”,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白云逐渐汇聚的景象。这一描绘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象的变幻之美,还隐喻着人心的聚合与离散。尾句“谁见白云心”,表达了诗人对于人心的揣摩与探寻。这里的“白云心”象征着人心的深邃、变幻莫测,诗人借此反问,展示了人心的难以捉摸。 整首诗意境优美,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同时,诗人借助白云这一意象,表达了对于人心追求的思考。诗歌的语言朴实无华,却富有哲理,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一种宁静、恬淡的美感。
创作背景
**释维琳的《白云堂》的创作背景与他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恩有关**。具体来说,这首诗是在他的母亲李德贤去世后创作的。释维琳未能为母亲送终,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恩,他将原来的“碧绿轩”改名为“白云堂”,取“白云思亲”之意。后来,他去了台湾,寓所也沿用“白云堂”的堂号,并在白云堂开课授徒。
诗词关键字:
相关诗词
  • 1
    [现代]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 2
    [唐]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 3
    [唐]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