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安朱无晦谈易有感》
南窗数度断韦编,茅塞余心未豁然。 洞极潜虚浑是梦,观梅卜瓦总非仙。 先天妙处无多画,太古真时只一圈。 今日从知斯不谬,庖义更出亦何言。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读书求道的过程,表达了对真理追求的执着和感悟。首联“南窗数度断韦编,茅塞余心未豁然”描绘了诗人刻苦读书的情境,韦编三绝,但心中仍有茅塞未开,表达了追求真理的艰难。颔联“洞极潜虚浑是梦,观梅卜瓦总非仙”则表达了诗人在求道过程中的迷茫和困惑,各种修行方法都试过了,但仍未达到目标。颈联“先天妙处无多画,太古真时只一圈”则表达了诗人对道的理解,妙处不在于表面的画饰,而在于内在的本质,太古真时只是一个圆圈,简单而朴素。尾联“今日从知斯不谬,庖义更出亦何言”则表达了诗人终于悟道的喜悦和兴奋,之前的困惑和疑虑都烟消云散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最终悟道的喜悦。
|
创作背景
《与新安朱无晦谈易有感》是宋朝诗人赵汝洙的诗作。对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具体的历史记载并不详尽。然而,我们可以从诗题和宋朝的历史环境来推测一些可能的背景。
首先,从诗题《与新安朱无晦谈易有感》来看,这首诗很可能是赵汝洙与新安(古地名,位于今安徽境内)的学者朱无晦讨论《易经》后的有感而发。他们可能探讨了易经中的哲理,或者通过对易经的解读,表达了对人生、社会、宇宙等的看法。
再者,宋朝是一个重视文化、学术的朝代,许多文人雅士喜欢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赵汝洙与朱无晦的讨论,可能引发了他对易经、人生、社会等的深入思考,从而产生了创作此诗的灵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赵汝洙与朱无晦的学术交流、以及对易经的思考有关。以上仅为推测,如需了解更准确的创作背景,建议查阅相关的文献史料。
相关诗词
-
越客新安别,秦人旧国情。
舟乘晚风便,月带上潮平。
花路西施石,云峰句践城。
明州报两掾,相忆二毛生。
-
昔年今日度松关,车马崎岖行路难。
瀚海潮喷千浪白,天山风吼万林丹。
气当霜降十分爽,月比中秋一倍寒。
回首三秋如一梦,梦中不觉到新安。
-
蝶懒莺慵芳草歇。
绿暗红稀,柳絮飘晴雪。
有意送春还惜别。
杜鹃争奈催归切。
绣阁无人帘半揭。
暗忆边城,十载音书绝。
惟有东风无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