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四水合流》

禹凿山川地,因通四水流。
萦回过凤阙,会合出皇州。
天影长波里,寒声古度头。
入河无昼夜,归海有谦柔。
顺物宜投石,逢时可载舟。
羡鱼犹未已,临水欲垂钩。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大禹凿山开河,使得四水流通的景象。诗中描述了河流经过皇宫,最终汇入大海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自然与人类努力相结合的美感。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顺应自然、顺应时势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联“禹凿山川地,因通四水流”以豪迈的气魄描绘了大禹治水的历史画卷。禹因势利导,开凿山川,使四水流通,奠定了中华大地的水利基础,也展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 颔联“萦回过凤阙,会合出皇州”则描绘了河流蜿蜒曲折流经皇宫的景象,既展示了河流的路线,又突显了皇宫的庄重与威严。 颈联“天影长波里,寒声古度头”进一步描绘了河流的壮观景象,天空的倒影在长河波浪中摇曳,古渡口传来寒冷的声音,给人以深深的震撼。 尾联“入河无昼夜,归海有谦柔”描述了河流汇入大海的过程。河流无昼夜地流淌,最终归入大海,而大海则以谦柔的姿态接纳了所有的水流,形象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包容与博大。 这首诗通过对大禹治水、河流流经皇宫、河流汇入大海等场景的描绘,赞美了人类的智慧与勇气,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同时,通过“顺物宜投石,逢时可载舟”的表达,诗人也倡导了一种顺应自然、顺应时势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流畅,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创作背景
《四水合流》是唐代诗人李沛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永州境内四条江河的特殊地理环境有关。在永州境内,潇水、湘水、桂江、蒸水四水交汇,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李沛在游览此地时,被这一壮丽的景色所震撼,因此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他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诗歌鉴赏书籍或询问语文老师以获取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诗词关键字: 萦回 长波 投石
相关诗词
  • 1
    [宋]
    秋声金气流,天空露瀼瀼。
    素波合流月,淫淫满庭霜。
    遥夜一美人,寒闺自徘徊。
    暗法规订凌波,轻飚感鸣珰。
    天性赋贞清,动止中矩方。
    世无夔夔子,窈窕空英皇。
    抱璞如临渊,日入不下堂。
    时操弄玉箫,空中来凤凰。
    岁月如流星,发变面欲黄。
    服玉固雪肤,绝意百两将。
  • 2
    [宋]
    舟溪群山俱有情,禺昂环列如逢迎。
    东出双秀高冲天,推先两峰当我前。
    二水南来炯相顾,合流于西疑欲住。
    成此溪山一段情,中有一园十亩平。
    著我翛然数间屋,绕屋但栽竹与菊。
    扶杖行舒景物娱,开卷坐对圣贤读。
    嗟余藐焉天地间,居然分得此清闲。
    毋馁浩然有以老,也应不负尔溪山。
  • 3
    [宋]
    飞泉山脚水盈盈,溪会亭前就榜名。
    驻目合流寻异派,爽心临眺胜登瀛。
    游人暗认仙原景,清耳微传玉佩声。
    依约白莲当日事,社中贤令有渊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