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禹凿山川地,因通四水流。 萦回过凤阙,会合出皇州。 天影长波里,寒声古度头。 入河无昼夜,归海有谦柔。 顺物宜投石,逢时可载舟。 羡鱼犹未已,临水欲垂钩。  | 
| 这首诗描绘了大禹凿山开河,使得四水流通的景象。诗中描述了河流经过皇宫,最终汇入大海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自然与人类努力相结合的美感。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顺应自然、顺应时势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联“禹凿山川地,因通四水流”以豪迈的气魄描绘了大禹治水的历史画卷。禹因势利导,开凿山川,使四水流通,奠定了中华大地的水利基础,也展现了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 颔联“萦回过凤阙,会合出皇州”则描绘了河流蜿蜒曲折流经皇宫的景象,既展示了河流的路线,又突显了皇宫的庄重与威严。 颈联“天影长波里,寒声古度头”进一步描绘了河流的壮观景象,天空的倒影在长河波浪中摇曳,古渡口传来寒冷的声音,给人以深深的震撼。 尾联“入河无昼夜,归海有谦柔”描述了河流汇入大海的过程。河流无昼夜地流淌,最终归入大海,而大海则以谦柔的姿态接纳了所有的水流,形象地展现了大自然的包容与博大。 这首诗通过对大禹治水、河流流经皇宫、河流汇入大海等场景的描绘,赞美了人类的智慧与勇气,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同时,通过“顺物宜投石,逢时可载舟”的表达,诗人也倡导了一种顺应自然、顺应时势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流畅,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