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归亭》
寻常高讽散人歌,傲睨天随奈尔何。 即问松江旧庐舍,羽真来往洞庭波。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充满傲气和洒脱情怀的诗。让我们逐句进行赏析:
首句“寻常高讽散人歌”,这里的“寻常”二字显得诗人并不在意自己的诗歌是否被大众理解或欣赏,而“高讽”则表现出诗人的作品具有高超的艺术性和深意的内涵。“散人歌”则表达了诗人洒脱、不拘一格的生活态度,散淡于世,不拘于俗。
次句“傲睨天随奈尔何”,一个“傲”字将诗人的傲骨和霸气展现得淋漓尽致,“睨”字则表现出诗人的不屑一顾,对世俗的淡漠。而“天随奈尔何”则更显出诗人的胸怀壮志,豁达洒脱,不畏天命,傲视天下。
再来看第三句“即问松江旧庐舍”,这里的“即问”有立即询问的意思,表现了诗人的直率和豪爽。“松江旧庐舍”则让人想起诗人曾经的故居,也让人想起那些过去的岁月和历史的沉淀。
最后一句“羽真来往洞庭波”,“羽真”二字令人联想到仙人、神灵的形象,表现了诗人的超然物外,不拘泥于世俗。“来往洞庭波”则展现了诗人的飘逸和洒脱,仿佛在洞庭湖的波涛之中自由来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充满了傲气和洒脱,展现了诗人不羁的个性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松江旧庐舍”和“羽真来往洞庭波”等意象,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仙境的向往。
|
创作背景
许申的《如归亭》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状况密切相关。北宋时期,党争激烈,许多文人雅士受到政治迫害,流离失所。许申本人也遭受了这种命运,因此他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一种归隐的情感,表达对清静自然生活的向往。
同时,许申的《如归亭》也可能受到了宋代盛行的陶渊明归隐思想的影响。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表达了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许申的《如归亭》是在特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清静自然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可能受到了陶渊明归隐思想的影响。
相关诗词
-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
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
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