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相和歌辞·怨诗》

去年离别雁初归,今夜裁缝萤已飞。
征客去来音信断,不知何处寄寒衣。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思乡诗,通过描绘四季的更迭以及征客与家人的音信断绝,展现了离别的哀痛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首句“去年离别雁初归”以大雁南归来标示季节的更替,同时也象征着离别之时的到来。这里的“雁初归”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大雁常被视为书信的传递者,因此诗人借雁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思念之情。 次句“今夜裁缝萤已飞”进一步描绘了时间的推移,现在已到了萤火虫飞舞的夜晚,裁缝开始为家人缝制寒衣。这里的“萤已飞”形象地展现了夏天的夜晚,同时裁缝为家人缝制寒衣的情景也体现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深思念。 第三句“征客去来音信断”中的“征客”指的是远方的游子,而“音信断”则表达了诗人与游子之间的音讯全无,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音信断”在诗歌中起到了承上下的作用,既总结了前面的离别与思念,又为后面的“不知何处寄寒衣”埋下了伏笔。 结句“不知何处寄寒衣”则是全诗的高潮,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游子无处寄托寒衣的无奈与悲怆。这里的“不知何处”照应了前面的“音信断”,更加突显了诗人的无奈与悲伤。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四季更迭和征客与家人音信断绝的描绘,展现了离别的哀痛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
创作背景
《相和歌辞·怨诗》是唐朝诗人张汯创作的一首乐府诗。这首诗以一个女子的口吻,抒发了对远方征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战争的苦难和夫妻离散的悲哀。 唐朝是一个战争频繁的朝代,很多男子被征去当兵,导致夫妻分离,家庭破碎。因此,以战争和征夫为题材的诗歌在唐朝非常流行。张汯的《相和歌辞·怨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在诗中,女子思念远征的丈夫,不禁流泪哭泣,反映了战争的罪恶和夫妻离散的痛苦。诗歌通过女性的视角,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诗歌鉴赏书籍或询问语文老师以获取更加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上一首
《句》
诗词关键字: 寒衣 音信 裁缝
相关诗词
  • 1
    [唐]
    长城窟,长城窟边多马骨。
    古来此地无井泉,赖得秦家筑城卒。
    征人饮马愁不回,长城变作望乡堆。
    蹄踪未干人去近,续后马来泥污尽。
    枕弓睡著待水生,不见阴山在前阵。
    马蹄足脱装马头,健儿战死谁封侯。
  • 2
    [唐]
    空宫古廊殿,寒月照斜晖。
    卧听未央曲,满箱歌舞衣。
  • 3
    [唐]
    日映宫墙柳色寒,笙歌遥指碧云端。
    珠铅滴尽无心语,强把花枝冷笑看。
张汯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