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伯氏用介卿韵惠诗二首》
            
            
            
悄悄园林世味长,碧云疏散暮天光。 且宽礼乐兴江左,厌听干戈暗洛阳。 梨叶尽时无伏暑,竹阴深处有馀凉。 从容领会精微旨,何用区区底事忙。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意境的诗歌。首联“悄悄园林世味长,碧云疏散暮天光。”描绘了园林静谧,世俗喧嚣逐渐消退,碧云飘散,暮色渐浓的景象,为整首诗奠定了宁静、深思的基调。
颔联“且宽礼乐兴江左,厌听干戈暗洛阳。”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礼乐之地的向往,对洛阳干戈之事的厌倦,揭示了诗人对和平、文明生活的渴望,对战争的厌恶。
颈联“梨叶尽时无伏暑,竹阴深处有余凉。”通过对梨叶落尽、竹阴深处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形象地表现了时序的更迭,以及生命的盛衰,寓含了深刻的哲理。
尾联“从容领会精微旨,何用区区底事忙。”则是诗人对于生活的领悟,认为人应该从容领会生活的精微旨趣,不必为琐事忙碌。
整首诗以园林、暮光、梨叶、竹阴等自然景象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对战争的厌恶、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生活的独到领悟,意境深远,哲理深刻。
 | 
             
创作背景
  
 《和伯氏用介卿韵惠诗二首》是宋朝诗人蔡沈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蔡沈的生平经历:蔡沈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受到他的理学思想的影响,表现出对人生、社会的独特思考。
2. 诗歌的标题和内容:从诗歌的标题《和伯氏用介卿韵惠诗二首》可以看出,这是蔡沈与其兄弟蔡伯氏之间的诗歌酬唱。介卿韵可能指的是他们共同使用的一种诗歌韵脚或者风格。
3. 诗歌主题:诗歌的内容可能涉及兄弟之间的亲情、友情,或者对社会、人生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需要结合蔡沈的生平、诗歌的标题和内容等方面来进行综合分析。由于具体诗歌内容未提供,无法给出更准确的创作背景,建议您查阅相关文献或资料以获取更多信息。
            
			
            
        
            
                相关诗词
                
 
 - 
           
                        
                        
                        
                            
                            
                           幽雅从君志,驱驰愧我人。
无忘岁时旧,因得笑言亲。
心赏知非故,诗成语自新。
一川风景会,樽酒且频频。
                        
                         
                        
                                                    
                         
            
    
 
 - 
           
                        
                        
                        
                            
                            
                           信笔题诗学行馀,功名聊且付樵渔。
心闲独玩三秋干,足健时看数亩蔬。
渺渺橘园联草阁,疏疏竹径傍田庐。
是间日有无穷趣,月淡风清静读书。
                        
                         
                        
                                                    
                         
            
    
 
 - 
           
                        
                        
                        
                            
                            
                           忆昨走京尘,衡门始相识。
疏帘挂秋日,客庖留共食。
纷纷说古今,洞不置藩域。
有司甄栋干,度量弃樗栎。
振辔行尚早,分首学壖北。
初冬憩海昏,夜坐探书策。
始得读君文,大匠谢刀尺。
周孔日己远,遗经竄墙壁。
倡倦百怪起,冠裾稔回惹。
君材信魁崛,议论恣排辟。
如川流浑浑,东海为委积。
如跻极高望,万物著春色。
寥寥孟韩后,斯文大难得。
嗟予见之晚,反覆不能释。
胡然蕴环堵,不救谋者惑。
明朝渡江还念念非可抑。
如酲冒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