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和李起居秋夜之作》

过庭闻礼日,趋侍记言回。
独卧玉窗前,卷帘残雨来。
高秋南斗转,凉夜北堂开。
水影入朱户,萤光生绿苔。
简成良史笔,年是洛阳才。
莫重白云意,时人许上台。
作品赏析
这首诗给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感觉,充满了对生活、自然和人才的赞美。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一幅秋天的画卷,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才的敬仰。 首联“过庭闻礼日,趋侍记言回”描绘了诗人在日常生活中接受礼仪教育的场景,展现出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颔联“独卧玉窗前,卷帘残雨来”则创造了一种宁静而带有忧郁气氛的场景,玉窗、残雨等意象渲染出一种凄美的秋景,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独处与自省。 颈联“高秋南斗转,凉夜北堂开”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南斗转移、北堂开,给人以时空转换的感觉,同时也暗示着季节的更迭和生活的变迁。 尾联“水影入朱户,萤光生绿苔”则通过对水影、萤光、绿苔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氛围,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通过对简良史笔和洛阳才的赞美,诗人表达了对人才的敬仰和尊重,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文化、知识的追求和渴望。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通过对秋天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和李起居秋夜之作》是唐代文人薛奇童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时代背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文化艺术发展达到了鼎盛。诗人们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 2. **秋季的氛围**:诗歌描写的是秋天的夜晚,这是一个容易引起人们感慨和抒情的季节。秋天的寂静、凉爽和落叶等景象,往往引发人们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等的思考。 3. **友情和交往**:诗题为《和李起居秋夜之作》,说明这是一首和诗,即诗人薛奇童是在回应李起居的秋夜之作。这体现了他们之间的友情和诗歌交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诗人薛奇童在某个秋夜,受到李起居的诗歌启发,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下了这首和诗。通过诗歌,他表达了对秋天的感受,也展现了与朋友的深厚友情。
诗词关键字: 北堂 绿苔 水影
相关诗词
  • 1
    [清]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
    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
    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 2
    [唐]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 3
    [唐]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 4
    [唐]
    蓬莱正殿压金鳌,红日初生碧海涛。
    闲著五门遥北望,柘黄新帕御床高。
    殿前传点各依班,召对西来八诏蛮。
    上得青花龙尾道,侧身偷觑正南山。
    龙烟日暖紫曈曈,宣政门当玉殿风。
    五刻阁前卿相出,下帘声在半天中。
    白玉窗前起草臣,樱桃初赤赐尝新。
    殿头传语金阶远,只进词来谢圣人。
    内人对御叠花笺,绣坐移来玉案边。
    红蜡烛前呈草本,平明舁出阁门宣。
    千牛仗下放朝初,玉案傍边立起居。
    每日进来金凤纸,殿头无事不多书
  • 5
    [唐]
    寂寞过朝昏,沈忧岂易论。
    有时空卜命,无事可酬恩。
    寄食依邻里,成家望子孙。
    风尘知世路,衰贱到君门。
    醉里因多感,愁中欲强言。
    花林逢废井,战地识荒园。
    怅别临晴野,悲春上古原。
    鸟归山外树,人过水边村。
    潘岳方称老,嵇康本厌喧。
    谁堪将落羽,回首仰飞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