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秀文楼》

讲馀衣袂受风轻,来与阑干共晚晴。
山倚南云屏迤逦,江迎西月锦鲜明。
道心千古飞鸢接,秋意一楼宾雁横。
老柏上头天尺五,莫歌金石出商声。
作品赏析
这首诗歌充满了一种宁静而深沉的美感。首先,从整体上看,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天晚晴的图景,山、江、云、月、鸢、雁等元素构成了一幅宏大而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秋天的宁静与壮丽。 接下来,从具体的诗句来看,首联“讲馀衣袂受风轻,来与阑干共晚晴。”通过“讲馀”、“衣袂”、“风轻”等词语,传达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而“与阑干共晚晴”则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欣赏。颔联“山倚南云屏迤逦,江迎西月锦鲜明。”则以山、云、江、月等自然元素为描绘对象,通过生动的动词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一幅宏大而生动的秋景图。颈联“道心千古飞鸢接,秋意一楼宾雁横。”中,诗人通过“道心”、“飞鸢”、“秋意”、“宾雁”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之情。 尾联“老柏上头天尺五,莫歌金石出商声。”中,“老柏上头天尺五”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给人一种高远、崇敬的感觉,而“莫歌金石出商声”则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宁静氛围的珍视,不希望金石之声打破这份宁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通过对秋天晚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也展现出一种宁静、深沉的美感。
创作背景
**《秀文楼》的创作背景主要来源于宋理宗赵昀为表彰先贤聂政而御赐建造秀文楼**。这个背景与宋代尊儒重文的政策有关,当时朝廷推崇文人,常常通过赏赐建筑或物品来表彰有功或有才的文人。聂致孙作为当时的文人,通过诗歌来表达对朝廷赐建秀文楼的感激和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先贤聂政英勇事迹的敬仰。
诗词关键字: 飞鸢 晚晴 阑干
相关诗词
  • 1
    [明]
    紫禁觚棱曙色微,五更三点听朝鸡。
    门开凤阙鸣鞭肃,驾备鸾舆簇仗齐。
    玉座衮衣银烛烂,金罂汤铒翠帘低。
    小臣簪笔还朝晚,路绕芙蓉小苑西。
聂致孙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