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秋日寻孔雀庵軿上人》

林深不辨径,积叶翳寒泉。
屋角留残日,秋阶童独眠。
问师何所去,遥指隔江烟。
夕磬无人发,林中闻暮蝉。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的深山景象,表达出一种孤独、寂静的氛围。诗的开篇“林深不辨径,积叶翳寒泉。”描绘出森林深邃,路径难以分辨,落叶堆积,遮蔽了寒冷的泉水。这种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稍带落寞的秋日森林的氛围。 接着,“屋角留残日,秋阶童独眠。”诗人将视线转向屋角和秋阶,落日余晖洒在屋角,秋天的石阶上有一个童子独自睡眠。这一景象让人感到一种孤独和宁静。 然后,“问师何所去,遥指隔江烟。”诗人发出疑问,询问师父去了哪里,有人遥指江对面的烟雾。这里引出了诗的主题,即寻找和等待。 最后,“夕磬无人发,林中闻暮蝉。”诗人以夕磬和暮蝉声结尾,进一步渲染了孤独和宁静的氛围。夕磬无人敲响,林中传来暮蝉的鸣叫,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宁静和孤独。 整首诗以秋天的深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寂静的森林、孤独的童子、远处的烟雾和暮蝉的鸣叫,营造出一种宁静、孤独的氛围,表达出诗人在寻找中的孤独和等待。
创作背景
**《秋日寻孔雀庵軿上人》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董应举的生活经历、对自然的观察以及对佛教的体悟有关**。董应举是明朝的文人,他可能在一个秋日的时光里,为了寻找心灵的宁静或是寻找创作灵感,去寻访了孔雀庵的軿上人。与僧人的交流,对庵内生活的体验,以及他对秋天景色的感受,都可能成为他创作这首诗的灵感来源。 此外,诗歌往往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情感寄托,所以这首诗也可能隐含了董应举对人生、自然或精神的某种理解和追求。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了解董应举的生平以及他的作品才能更准确地揭示。
诗词关键字: 屋角 遥指
相关诗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