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沁园春·三学上书》

三学上书,冤乎天哉,哲人已萎。
自纲常一疏,为时太息,典刑诸老,尽力扶持。
方哭南床,继伤右拨,死到先生事可知。
伤心处,笑寒梅冷落,血泪淋漓。


人心公论难欺。
愿君父、明明悟此机。
昔范阳,祸成新室,说著当年人噬脐。
君知否,但皇天祚宋,此事无之。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深情悲切的诗歌,表达了对一位已故哲人的哀悼和对时代不幸的感慨。诗歌开篇“三学上书,冤乎天哉,哲人已萎。”以强烈的悲愤之情,倾诉了哲人离世的冤屈和悲痛。“自纲常一疏,为时太息,典刑诸老,尽力扶持。”描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这位哲人所遭受的不公,同时也展现了诸老尽力扶持的义举。 “方哭南床,继伤右拨,死到先生事可知。”这里的“哭南床”、“伤右拨”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人们对哲人离世的悲痛之情。而“死到先生事可知”一句,则表达了哲人一生的事迹和品质,让人们对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伤心处,笑寒梅冷落,血泪淋漓。”以寒梅冷落的景象,比喻哲人离世后的凄凉和人们的伤心之情。血泪淋漓的形象则进一步强化了悲痛的氛围。 下阕“人心公论难欺。愿君父、明明悟此机。”表达了人心公论难以欺瞒,希望君父能够明白这个道理。而“昔范阳,祸成新室,说著当年人噬脐。”则以历史典故,进一步阐释了哲人所遭受的不公和冤屈。 结尾“君知否,但皇天祚宋,此事无之。”以问答的形式,强调了皇天保佑宋朝,这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哲人的怀念和对时代的无奈。 整首诗歌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哲人离世的哀悼,展现了人们对时代不幸的感慨和对公正的追求。
创作背景
《沁园春·三学上书》是宋朝词人宋国学生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宋代的政治斗争和学潮事件密切相关。在宋代,由于政治腐败和官僚体制的弊端,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学生们纷纷发起学潮,要求改革政治。这首词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表达了学生们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不满情绪,以及他们要求改革政治的强烈愿望。 具体来说,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宋理宗宝祐四年的“三学上书”事件有关。当时,太学生黄恺伯、金九万等人与国子监生、武学生联合上书,要求诛杀权臣丁大全,改革政治。这起事件引起了朝廷的震动,但最终未能得到实质性的回应。这首词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学生们对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不满情绪,以及他们要求改革政治的强烈愿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相关的书籍和文献了解更多细节。
诗词关键字: 一疏 纲常 公论
相关诗词
  • 1
    [现代]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2
    [现代]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3
    [现代]
    两阕新词,毛唱柳和,诵之意飘。
    想豪情盖世,雄风浩浩。
    诗怀如海,怒浪滔滔。
    政暇论文,文余问政,妙句拈来着眼高。
    倾心甚,看回天身手,绝代风骚。
    山河齐鲁多娇,看霁雪初明泰岱腰。
    正辽东鹤舞,涤瑕荡垢。
    江淮斤运,砌玉浮雕。
    池冻铺银,麦苗露翠,冬尽春来兴倍饶。
    齐欢喜,待桃红柳绿,放眼明朝。
国学生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