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万山》

平时西北望山峰,我忽西行山忽东。
东望不如西望好,只缘身已出山中。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趣味性的诗,通过描述诗人在山中行走时观察山峰的视角变化,传达出一种看待事物角度的重要性的思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赏析: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行者在山中穿梭,不断改变自身的观察角度,从而看到山峰的不同形态。通过行者的视角变化,让我们思考:事物本身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我们观察事物的角度。这一思考对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有很大的示。 其次,具体来看每一句诗。“平时西北望山峰”,这是行者平时观察山峰的角度,西北望去的山峰巍峨壮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忽西行山忽东”,一个“忽”字生动地表现了行者行走山中,视角不断变化的情景,也展现了世界的动态性。“东望不如西望好”,这是行者对观察山峰不同角度的比较,他认为西望的角度更好,但这只是他的个人观点。“只缘身已出山中”,最后一句揭示了原因,因为行者自己已经走出了山中,所以看到了不同的景色。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意象生动,通过朴素的描述展现了深刻的哲理。它让我们认识到,改变观察事物的角度,可能会看到不同的景象,得到不同的认识。这是一种认识的深化和升华,对我们理解世界和人生有着积极的启示。
创作背景
**《万山》是宋代的许锡在长征途中创作的**。这首词写于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五年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具体地点在湘贵一带的群山之间。在长征过程中,红军不仅需要在高山峻岭中行进,而且还要在万山丛中冲破蒋介石的围追堵截。这首词就是许锡怀着胜利的喜悦,在翻山越岭的长征行军途中写下的。
诗词关键字: 出山 山峰 不如
相关诗词
  • 1
    [现代]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2
    [近代]
    万山拱极一峰高,遯迹何心仗节旄。
    望月空馀落花句,题诗寄咏猗兰操。
    江湖秋水人何处,霖雨苍生气倍豪。
    笑视吴钩自搔首,前途恐有未芟蒿。
  • 3
    [宋]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许锡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