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劝农和江万里韵》

年来兵饷瘠吾农,在遣仁侯作岁丰。
燕寝书清尘不到,螺江春满泽无穷。
诗陶幽雅熙熙俗,文续周书噩噩风。
别乘自怜无锸地,劝耕却得到山中。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仁爱侯努力改善农民的艰难生活,带来了丰收的年景。同时,通过描写清幽的书斋和春意盎然的螺江,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诗歌的风格陶雅熙熙,继承了周书的朴实风格。诗人自嘲没有锸地,但仍然鼓励农民努力耕种,表达了对勤劳耕作的赞美和尊重。整首诗充满了对仁爱、劳动和自然美的歌颂。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首联“年来兵饷瘠吾农,在遣仁侯作岁丰。”诗人描述了过去一年来农民的艰难生活,由于兵饷的重压使得他们生活困苦。然而,仁爱侯的到来却带来了丰收的希望,为农民的生活带来了改善。这里诗人对仁爱侯的善举给予了高度评价。 颔联“燕寝书清尘不到,螺江春满泽无穷。”诗人描绘了仁爱侯的书斋清静无尘,春意盎然。螺江波光粼粼,春意满溢,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仁爱侯带来的美好变化。 颈联“诗陶幽雅熙熙俗,文续周书噩噩风。”诗人称赞仁爱侯的诗歌风格陶雅熙熙,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他的文章继承了周书的朴实风格,表现出对古代文化传统的尊重。 尾联“别乘自怜无锸地,劝耕却得到山中。”诗人自嘲没有锸地,无法亲自参与耕种。然而,他仍然鼓励农民努力耕种,体现了对劳动的尊重和对大自然的敬畏。这里的“山中”一词也暗示了农民在山中耕种的艰辛。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仁爱侯善举的赞美,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同时,诗人对劳动和自然的敬畏也体现了他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劝农和江万里韵》是宋朝诗人刘崇卿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与宋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密切相关。在宋代,农业是国家经济的基础,因此官方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经常通过诗歌、文告等形式鼓励农民积极从事农业生产。刘崇卿的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同时,这首诗还和江万里有关。江万里是宋代的一位著名官员和学者,他提倡农耕,关心民生,对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刘崇卿的《劝农和江万里韵》就是在响应江万里的倡导,用诗歌的形式来鼓励和赞美农业生产。 综上所述,《劝农和江万里韵》的创作背景是宋代的农业政策、社会环境以及江万里的影响。
诗词关键字: 年来 得到 不到
相关诗词
  • 1
    [唐]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 2
    [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3
    [唐]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刘崇卿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