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祖择之学士袁州庆丰堂十咏》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简洁而深沉的诗,它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独处和内省的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有象阶前景”中,“有象”二字暗示了景象的存在,而“阶前”则明确了景象的地点。这个景象可能是大自然的风光,也可能是人为的装饰,诗人并未明确说明,留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次句“无声膝上琴”,这里的“无声”并非指没有声音,而是琴音已经融入了周围的环境,不再显得突兀,像是成了环境的一部分。而“膝上琴”则传达出一种宁静、淡雅的氛围,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享受。
末两句“何劳今郑卫,视听不关心”中,“何劳今郑卫”表达了诗人对繁复喧闹生活的厌倦,而“视听不关心”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宁静、独处的向往。这里的“视听不关心”并非真正的不关心,而是诗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内心深处的宁静和澄明。
整首诗通过对比静与动、有声与无声,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诗人的表达方式含蓄而深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创作背景
**《和祖择之学士袁州庆丰堂十咏》是宋朝诗人陈诜的一首诗,创作背景与袁州的庆丰堂相关**。庆丰堂可能是当地的一个名胜或建筑,陈诜通过这首诗来歌颂或描述这个地方的美景或特色。同时,诗歌也可能是陈诜与祖择之学士之间的一种文学交流或唱和,通过诗歌来表达友情或文学上的欣赏。具体的创作背景还需深入研究和分析诗歌内容及相关历史文献。
相关诗词
-
朔风寒吹下银沙,蠹砌穿帘,拂柳惊鸦,轻若鹅毛,娇如柳絮,瘦似梨花。
多应是怜贫困天教少洒,止不过庆丰年众与农家。
数片琼葩,点缀槎丫。
孟浩然容易寻梅,陶学士不彀烹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