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安邑簿伍彬归隐》
考终秋鬓白,归隐旧峰前。 庭树鸟频啄,山房人尚眠。 寒岩落桂子,野水过茶烟。 已结劳生念,虔心向竺干。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五言律诗。诗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归隐山峰前的庭院景象,以及他内心的虔诚和宁静。
首联“考终秋鬓白,归隐旧峰前”,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状态,他已经年老色衰,选择回到旧峰前过隐逸生活。这一联语言简练,意蕴深厚,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颔联“庭树鸟频啄,山房人尚眠”,通过描绘庭院中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隐逸生活的氛围。诗人用“鸟频啄”来形容庭树的生机勃勃,“人尚眠”则表现了山房的静谧。
颈联“寒岩落桂子,野水过茶烟”,将视线转向了庭院外的自然景色。寒岩上飘落的桂子,野水中升起的茶烟,这些意象生动而富有诗意,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尾联“已结劳生念,虔心向竺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虔诚和对生活的理解。他已经放下了纷扰的世俗生活,心怀虔诚,专注于精神世界的追求。
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同时,诗歌的韵律和音韵也体现了五言律诗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音乐美感。
|
创作背景
《赠安邑簿伍彬归隐》是宋朝诗人路振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社会环境:宋朝时期,虽然文化繁荣,但社会也充满了动荡和不安定。一些士人对社会现实产生了厌倦和失望,选择归隐山林,追求内心的宁静。
2. 个人经历:路振本人可能也对官场生活有所厌倦,或者对现实社会有一些不满,因此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归隐的情感。
3. 对友人的感慨:这首诗是赠给友人伍彬的,伍彬选择归隐,路振可能对此有所感慨,因此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理解和支持。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路振个人的经历以及对友人伍彬归隐的选择有关。
相关诗词
-
疲身不自量。
温腹无恒拟。
未能守封植。
何能固廉耻。
一经可人言。
三冬徒戏尔。
虚信苍苍色。
未究冥冥理。
得彼既宜然。
失之良有以。
常言厌四壁。
自觉轻千里。
日夕聊望远。
山川空信美。
归飞天际没。
云雾江边起。
安邑乏主人。
临卬多客子。
乡乡自风俗。
处处皆城市。
所见无故人。
含意终何已。
-
炎方信巨丽,海峤弥光辉。
冲波迅交属,断岫<山卒>相围。
铜乳隐云穴,金膏被石碕。
青林互缭绕,玉草竞芳菲。
岭戍接丹徼,县斋当翠微。
褰开尽洲岛,偃卧同岩扉。
高阁只自闭,鸣琴方独挥。
心和物皆定,欲静神来依。
灵境邈难测,异人游岂稀。
虚无翡翠盖,仿佛芙蓉衣。
安邑傥可累,吾将从此归。
-
原宪素非贫,嵇康自寡欲。
守道识通穷,达命齐荣辱。
庭梧变葱蒨,篱菊扬芳馥。
坠叶翻夕霜,高堂瞬华烛。
况兹寒夜永,复叹流年促。
感物思殷勤,怀贤心踯躅。
雄词封禅草,丽句阳春曲。
高德十年兄,异才千里足。
咫尺邈雪霜,相望如琼玉。
欲识岁寒心,松筠更秋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