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访隐原》

入谷无机事,邀逢任所之。
独沿溪涧往,忽至夕阳期。
峰影遥能辨,松阴坐屡移。
暝来山下宿,残月二更迟。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谷自然景色和诗人独游感受的诗。整首诗流淌着宁静、恬淡的气息,同时又充满了对大自然深深的热爱与敬畏。 首句“入谷无机事,邀逢任所之”描绘了诗人进入山谷,放下世俗繁杂的事务,随心所欲地游览。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理解,即在大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接着,“独沿溪涧往,忽至夕阳期”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山谷中的行程,沿着溪涧独行,不知不觉就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这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沉醉,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峰影遥能辨,松阴坐屡移”则通过描绘山峰的影子和松树的阴影,生动地表现了山谷的景色和时间的推移。这两句诗充满了对自然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最后,“暝来山下宿,残月二更迟”描绘了诗人在山下过夜,看着残月高挂,深夜未眠。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诗人独游感受的表达,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诗中的意象生动,语言流畅,韵律优美,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作品。
创作背景
《访隐原》是明代文学家罗洪先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主要源于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罗洪先生活在明朝中期,当时社会虽然稳定,但官场腐败,世道沦丧,人心不古。因此,罗洪先渴望寻找一片宁静的隐逸之地,以远离世俗的纷扰。 在《访隐原》中,诗人通过描述寻访隐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同时,诗人也借助隐者的形象,展现了一种高尚、超脱的精神境界,以此寄托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综上所述,《访隐原》的创作背景主要源于罗洪先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诗词关键字: 下宿 残月 夕阳
相关诗词
  • 1
    [宋]
    开门迎客着山袍,井畔猕猴一树桃。
    儿向草间寻落果,妻从墙角过香醪。
    旧栽松子今能大,新起茅堂不甚高。
    历遍贵游无此味,韭和春雨笋和糟。
  • 2
    [宋]
    不作王门梦,来敲隐者关。
    童先孤鹤化,云伴一身闲。
    碍笋新移路,低墙为看山。
    几回松下去,锄得茯苓还。
  • 3
    [明]
    谷口微霜度,寒村独见君。
    西风正萧索,落叶不堪闻。
    古路无行客,闲门有白云。
    为怜幽处好,不忍便离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