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嘲染家》

紫绿终朝染,因何不识非。
莆田竹木贵,背负十柴归。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讽刺意味的诗。首句“紫绿终朝染,因何不识非”描绘了染工整日沉浸在染色工作中,却不识其非。这里的“紫绿”指深浅不同的颜色,象征着染工日复一日、单调重复的染色工作。诗人通过反问的语气,对染工的盲目和固执提出了质疑和批评。 接下来,诗人用“莆田竹木贵,背负十柴归”进一步揭示了染工的困境。莆田以竹木著名,竹木在唐代被认为是贵重的材料。诗人用“背负十柴归”形象地描绘了染工辛勤劳作,背负沉重的染料回家的场景。这里的“十柴”既可指染料,也可理解为染工沉重的负担。 整首诗通过染工的形象,讽刺了那些只知盲目工作,而不思考生活真谛的人。诗人以染工为例,表达了对于人们应该追求更高尚的东西的呼吁。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敏锐批判。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染工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讽刺,展现了人生的困境和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独到见解和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
《嘲染家》是唐朝诗人柳逢的一首诗,嘲笑了当时的染织行业。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唐朝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商业繁荣有关。在唐朝,染织业是一个相当发达的行业,许多人为了追求利润而从事这个行业。然而,这个行业也存在一些不良的商业行为和竞争现象,可能引发了柳逢的不满和嘲笑。 另外,唐朝文学注重表现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很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各行各业人们的生活和劳作方式的关注。柳逢的《嘲染家》可能就是在这种文学背景下创作的,通过讽刺和嘲笑来揭示染织业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网站。
诗词关键字: 竹木 背负
相关诗词
  • 1
    [宋]
    万事关心两鬓秋,柳灰何用苦文羞。
    无情霜雪催年少,閒似青山犹白头。
  • 2
    [唐]
    其一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
    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八月胡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 3
    [先秦]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柳逢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