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读高阳赞隐君,便知名与此山存。 凭栏须及三更月,吊古空招千载魂。 殿上风幡飞海燕,寺前石峤过江豚。 何人瘗鹤无踪迹,犹有残碑没浪痕。 |
| 这首诗歌充满了对隐逸高士的赞美,以及对历史古迹的凭吊和怀念。同时也展示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以及生命消逝后留下的痕迹。 首联“自读高阳赞隐君,便知名与此山存。”,通过叙述者自读赞美隐君的诗句,引出了隐君与山共存的主题,表达了隐逸高士的名声与山共存的概念,展示了其深远的影响力。 颔联“凭栏须及三更月,吊古空招千载魂。”,叙述者在深夜凭栏远眺,思念着古人,试图召唤他们的灵魂。这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深深怀念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颈联“殿上风幡飞海燕,寺前石峤过江豚。”,描述了自然景色与历史建筑的交融,风中的幡旗与海燕飞翔,寺前的石峤与江豚穿行,构成了一幅生动而宁静的画面,使人在怀古的同时,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尾联“何人瘗鹤无踪迹,犹有残碑没浪痕。”,以疑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虽然他们已经消逝,但他们的痕迹仍然存在,就像残碑在浪痕中若隐若现。这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生命消逝的感慨。 整首诗充满了对历史的怀念和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展示了生命的消逝和留下的痕迹。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生命的脆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