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仲弟未归岁晚有怀》

明月照席寒,生我愁百端。
冉冉岁云徂,游子不顾还。
相送荷花碧,相望枫叶丹。
高楼日千回,散步东林隈。
攀条复揽秀,日暮空徘徊。
金杯白玉台,犹能对寒梅。
寄书岂不早,三月千里道。
敢怨归轩迟,但念堂中老。
春风萱草生,更树堂前庭。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思念和忧愁的诗,以明月、寒席、游子、相送的荷花、相望的枫叶等意象,描绘出一个寂寥、凄美的秋夜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期盼。 诗歌开头“明月照席寒,生我愁百端”,明月寒照,营造出寂静而冷清的氛围,引出诗人的愁绪。而“冉冉岁云徂,游子不顾还”则表达了岁月流逝,游子未归的无奈和焦虑。 中间部分“相送荷花碧,相望枫叶丹”通过对荷花和枫叶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离别和思念的主题。而“高楼日千回,散步东林隈”则描绘了诗人在高楼上无数次回望,在东林的角落独自散步,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期待。 接着,“攀条复揽秀,日暮空徘徊”通过描绘诗人攀援枝条,揽取秀色,日暮时分却空自徘徊,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思念和无助。而“金杯白玉台,犹能对寒梅”则通过金杯白玉台的华丽与寒梅的孤独形成对比,进一步突显了诗人的孤独和思念。 然后,“寄书岂不早,三月千里道。敢怨归轩迟,但念堂中老。”这几句表达了诗人虽然早已寄出书信,但由于路途遥远,游子未能及时归来的无奈和焦虑,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中老人的思念和牵挂。 最后,“春风萱草生,更树堂前庭”这两句以春风萱草、树木繁茂的景象结束全诗,既暗示了季节的转换,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盼和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仲弟未归岁晚有怀》是宋朝诗人蔡渊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涉及到他对他的弟弟的思念和期待。蔡渊和他的弟弟可能有长时间的分离,或者在某个重要的时刻,他的弟弟没有在他身边,这使他感到孤独和失落。同时,岁末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这更加剧了他对弟弟的思念。 在这首诗中,蔡渊通过描绘冬天的景象,如寒冷的天气,凋零的草木等,来表达他内心的孤独和期待。他也可能通过诗来表达对弟弟的关心和祝愿,希望他能平安归来。 具体的创作背景还需要结合蔡渊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历史环境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诗词关键字: 萱草 前庭 游子
相关诗词
  • 1
    [唐]
    商有阳城驿,名同阳道州。
    阳公没已久,感我泪交流。
    昔公孝父母,行与曾闵俦。
    既孤善兄弟,兄弟和且柔。
    一夕不相见,若怀三岁忧。
    遂誓不婚娶,没齿同衾裯。
    妹夫死他县,遗骨无人收。
    公令季弟往,公与仲弟留。
    相别竟不得,三人同远游。
    共负他乡骨,归来藏故丘。
    栖迟居夏邑,邑人无苟偷。
    里中竞长短,来问劣与优。
    官刑一朝耻,公短终身羞。
    公亦不遗布,人自不盗牛。
    问公何能尔,忠信先自修。
    发言当道理,不顾党与雠。
    声香渐翕习,冠盖若云浮。
    少者从公学,老者从公游。
    往来相
  • 2
    [宋]
    阿连庭世在兹晨,月吐三更恰半春。
    幸有斑衣堪共戏,何妨绿酒正相亲。
    雍雍已觉和分贵,勉勉当思德有邻。
    所愿百年长膝下,不劳相望似参辰。
  • 3
    [宋]
    皦皦志士心,玉壶冰露寒。
    整冠默危坐,抚卷慨永叹。
    胶扰天下事,岂逃吾静观。
    是心本如水,风过成涛澜。
    蚁或作牛斩,雀常用珠弹。
    万境各颠倒,何者为忧叹。
    圣学有宗盟,口血应未乾。
    进修在覆篑,趋舍防奔湍。
    正须极高深,乾坤见倪端。
    规摹括四代,宗庙富百官。
    譬如入玉府,璆琳杂琅玕。
    逢原在左右,谅非登一难。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