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宝应湖》
半升浊酒试莼羹,贱买鱼虾已厌烹。 浅水衣蒲有船过,淡烟笼月更人行。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给人一种宁静而淡雅的感觉,通过描绘一幅宝应湖上的夜景,展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独特品味和审美观念。
首句“半升浊酒试莼羹”中,作者用“浊酒”试“莼羹”,表达了对于物质生活的追求并非奢华,而是更注重品味和享受。这也反映了作者的人生态度,注重的不是物质的数量,而是质量。
次句“贱买鱼虾已厌烹”中,作者表示对于廉价的鱼虾已经厌倦了烹饪。这既可能是因为鱼虾的质量不佳,也可能是因为作者更追求食物的口感和品质。这句话进一步体现了作者的独特审美和品味。
第三句“浅水衣蒲有船过”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浅水、衣蒲、行船,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湖景图。这句诗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也展现了他对生活宁静祥和的向往。
最后一句“淡烟笼月更人行”更是给人一种静谧、优美的感觉。淡烟笼罩着月亮,人们行走其中,这样的画面充满了诗意的美感。同时,这也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宝应湖夜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品味和审美观念,表达了他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
创作背景
吕存中的《过宝应湖》的创作背景与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南侵的历史事件密切相关。这场战争导致了洛阳、汴京等地区的严重破坏。吕存中带着家人南逃,先后经过淮海地区、金陵,然后沿江而上到达江西,再南下广东,避难于南雄。这首词是在他南逃途中,经过宝应湖时所作。
面对战争的浩劫和国家的破败,吕存中借古忧今,抒发出一腔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他的诗词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坚决抗战、恢复失地的决心。
综上所述,《过宝应湖》的创作背景是宋金战争和作者南逃的历程,其中充满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和关切。
相关诗词
-
生前曾与结幽期,身后冥交独有师。
为挂蒲团思往日,因弹锡杖忆当时。
泪随雪片应难尽,情断风灯总自持。
法力护来还不灭,年年慧树长新枝。
-
如生小小真,犹自未栖尘。
--郑符褕袂将离座,斜柯欲近人。
--段成式昔时知出众,情宠占横陈。
--张希复不遣游张巷,岂教窥宋邻。
--郑符庾楼吹笛裂,弘阁赏歌新。
--段成式蝉怯纤腰步,蛾惊半额嚬。
--张希复图形谁有术,买笑讵辞贫。
--段成式复陇迷村径,重泉隔汉津。
--郑符同心知作羽,比目定为鳞。
--张希复残月巫山夕,余霞洛浦晨。
--段成式
-
制阃今元帅,男邦旧大夫。
受成无弊事,直上有夷涂。
赤县图新入,苍生喘欲苏。
底须劳战士,城築守淮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