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涤洞天留题》
天下有力可移山,底事秦鞭不作难。 我却笑渠精卫石,一生愁绝海漫漫。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挑战命运的坚定态度的欣赏。首句“天下有力可移山”,用移山的典故,展现了一种坚韧不屈、无畏挑战的精神风貌,表明只要有足够的毅力和决心,就可以改变看似不可能改变的事情。
次句“底事秦鞭不作难”,引用了秦始皇鞭石填海的传说,进一步强调了挑战自然、改变命运的主题。这里似乎暗示,只要有足够的决心和力量,即使是像填海这样艰巨的任务也能完成。
末两句“我却笑渠精卫石,一生愁绝海漫漫”,则是以精卫填海的故事作为对比。精卫虽然一生都在努力填海,但却无法改变海洋的广阔。这里的“笑”并非嘲笑,而是对精卫坚持不懈精神的赞赏,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短暂、挑战无限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充满了对生命力、毅力和坚韧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对人生挑战和命运有了一种深深的感慨。
|
创作背景
《大涤洞天留题》是宋朝诗人陈唐生的作品,创作背景主要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个人经历有关。以下是简要分析:
1. 时代背景: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诗歌作为当时的主要文学形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崇。同时,道教在宋朝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许多诗人受到道教思想的影响,会在诗歌中表现出对自然、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2. 个人经历:陈唐生本人可能对道教思想有一定的研究和体悟,他在游览大涤洞天时,被自然景色所触动,结合自己的人生感悟和道教思想,创作了这首诗歌。
综上所述,《大涤洞天留题》的创作背景主要包括时代文化背景和作者个人经历两个方面。
相关诗词
-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
凤楼郁郁呈嘉瑞。
降圣覃恩延四裔。
醮台清夜洞天严,公宴凌晨箫鼓沸。
保生酒劝椒香腻。
延寿带垂金缕细。
几行鵷鹭望尧云,齐共南山呼万岁。
-
一脚从别海南船,身逐云飞江浙天。
走遍洞天寻隐者,不知费几草鞋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