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僧通嗣书》
射杀南山老大虫,行人从此路头通。 年来猎犬浑无用,卧对千峰与万峰。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猎人射杀南山老虎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勇气、技能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赞美。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射杀南山老大虫”,直接展现了猎人英勇果敢的形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技能与勇气的赞美。老虎作为山林之王,常被用来象征困难和挑战,而猎人成功射杀老虎,则表现了人类在面对自然挑战时的勇敢与智慧。
次句“行人从此路头通”,表明了猎人的行动不仅展示了勇气与技能,也为行人开辟了一条安全的道路。这句诗传达出一种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即通过勇气和智慧,人类可以在尊重自然的同时,也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身生活环境。
第三句“年来猎犬浑无用”,通过对比猎犬的“无用”,进一步突显了猎人的英勇和智慧。这也表明,在面对强大的自然力量时,单纯的勇猛并不足够,需要结合智慧和技巧,才能真正做到与自然和谐共处。
结句“卧对千峰与万峰”,以壮观的自然景色作为背景,既展示了猎人的豪情壮志,也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句诗让人感受到,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人类的力量和智慧显得尤为珍贵。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猎人射杀南山老虎的场景,展现了人类在面对自然挑战时的勇敢与智慧,同时也传达出一种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
创作背景
《遣僧通嗣书》是宋朝僧人释悟本所写的一篇书信体文章。其创作背景主要涉及佛教内部的传承和法系问题。据文献记载,释悟本为了传达佛教教义,派遣自己的弟子通嗣前往其他地方弘扬佛法。这篇书信体文章便是他为了表达自己的心意和指导弟子而写的。
在佛教中,师父常常通过书信或口诀的形式向弟子传授佛法要义,这种方式既能够传达教义,也能够展现师父对弟子的关心和教诲。因此,《遣僧通嗣书》可以说是释悟本为了传承佛法、指导弟子而创作的一篇重要文献。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佛教相关书籍或询问佛教专业人士以获得更多信息。
相关诗词
-
少壮不自料,慷慨志四方。
谢病还故山,始觉白日长。
命薄类蝉翼,功名安可望?
狐狸不足问,力不当财狼。
惟有卧钓船,仰看白鹭行。
-
童子丹元家,湛然居灵府。
世人不少悟,役役徒自苦。
江湖岂不广,鱼乃投数罟。
是身如璞玉,要经大火聚。
万卷读丹经,孰能精去取?
-
我昔游青城,万仞穷跻攀,巢居上官翁,许我分半山。
且言牡丹平,可卜茅三间。
报国未能忘,承诏遂东还。
蹭蹬意何成,看云徒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