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关山》
            
            
            
陇云低合水分流,羌笛高吹月满楼。 乍客关山生远梦,自怜旌节到边州。 雪消长坂黄昏度,水浸幽汀绿草抽。 闻说此方泉作酒,宁将驻马劝箜篌。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描写边疆风光的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陇地的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首联“陇云低合水分流,羌笛高吹月满楼”,以陇地的云、水、羌笛和月满楼,勾勒出一幅壮丽的边疆风光画卷,营造出寂寥、悲壮的氛围。颔联“乍客关山生远梦,自怜旌节到边州”,以“乍客”二字表达了诗人初到关山的感受,生远梦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自怜”二字又流露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感叹。颈联“雪消长坂黄昏度,水浸幽汀绿草抽”,以雪消、长坂、黄昏、水浸、幽汀、绿草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边疆春景图。尾联“闻说此方泉作酒,宁将驻马劝箜篌”,通过“闻说”二字引出当地美酒,表达了诗人愿意停下马来欣赏箜篌演奏的心情,进一步加深了对边疆风情的描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边疆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乡和自身处境的感慨。诗歌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 
             
创作背景
  
 《宿关山》的创作背景与明代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状况密切相关。明代初期,经过战乱之后,社会逐渐安定,经济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然而,到了明代中后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频繁,边境也屡遭外族侵扰,国家陷入了动荡不安的局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赵贞吉作为一位明朝官员和文人,深感忧虑和悲愤。他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宿关山》这首诗,就是他在旅途中借宿关山,面对荒凉艰苦的自然环境和国家的动荡局面,有感而发创作而成的。
综上所述,《宿关山》的创作背景与明代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状况密切相关,是赵贞吉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忧虑的表达。
            
			
            
        
            
                相关诗词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