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送英公大师归终南》

衡岳烟萝紫阁云,名高湖外晚游秦。
清词古学儒生业,圆笠方袍释子身。
竹杖拄归山里寺,篆书留与世间人。
我疑簪组成为缚,空仰吾师去路尘。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学僧人的形象,表达了对这位僧人清高学识和儒释兼修的敬仰。首联“衡岳烟萝紫阁云,名高湖外晚游秦”描绘了衡山的烟雾缭绕和紫阁的云气蒸腾,以此来衬托这位僧人的高远名气和游历之广。颔联“清词古学儒生业,圆笠方袍释子身”则表现了这位僧人的儒释兼修,清词古学代表他的儒家学识,而圆笠方袍则代表他的僧家身份。颈联“竹杖拄归山里寺,篆书留与世间人”进一步描绘了这位僧人回到山里寺庙的情景,同时用篆书留与世人的举动,表现了他的学识和才华。尾联“我疑簪组成为缚,空仰吾师去路尘”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僧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世俗束缚的疑虑。整首诗通过对这位僧人的描绘,展现了他的高远名气、游历之广、儒释兼修、学识才华等特点,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
创作背景
**《送英公大师归终南》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友人英公大师返回终南山有关**。吕端,宋朝的一位官员和诗人,与英公大师有着深厚的友谊。当英公大师决定返回终南山时,吕端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和祝福,写下了这首诗。通过诗歌,吕端描绘了英公大师的高尚品格和他们在分别时的深情厚谊,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
诗词关键字: 篆书 归山 儒生
相关诗词
  • 1
    [唐]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2
    [唐]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 3
    [唐]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