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相和歌辞·长门怨二首》

雨滴梧桐秋夜长,愁心和雨到昭阳。
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
学画蛾眉独出群,当时人道便承恩。
经年不见君王面,花落黄昏空掩门。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雨之夜,女子独守空闺,思念君王的情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感人的情感表达,给人以深刻的艺术感受。 首句“雨滴梧桐秋夜长”以雨滴落在梧桐叶上的声音,渲染出秋夜的寂静和漫长,为整首诗奠定了忧郁的基调。接着“愁心和雨到昭阳”一句,直接将主人公的愁绪与雨水相融汇,昭示了她内心的苦闷和无奈。 “泪痕不学君恩断,拭却千行更万行。”这两句诗表达了女子对君王的思念之情,泪痕不断,即使拭去千行,又会流下万行。这里的“君恩断”反映了女子对君王无情的痛惜,进一步加深了她的悲伤情绪。 诗的下半部分,“学画蛾眉独出群,当时人道便承恩。”描绘了女子才貌双全,学画蛾眉,独步群芳,人们都说她会得到君王的宠爱。然而,“经年不见君王面,花落黄昏空掩门。”这两句诗却揭示了现实的残酷,女子经年累月见不到君王的面,只能在黄昏时分,花落之时,独自掩门叹息。 整首诗以女子的视角,借雨滴梧桐、泪痕千行等意象,深情表达了她对君王的思念和等待。同时,通过描绘她的才华和美貌,以及现实的孤寂,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她的悲伤和失望更为深刻。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
创作背景
《相和歌辞·长门怨二首》是唐朝诗人刘氏媛创作的一组诗歌,它的创作背景与汉武帝和陈阿娇的故事密切相关。陈阿娇是汉武帝的皇后,因为犯错被贬谪到长门宫,这首诗歌就是描述了陈阿娇在长门宫中的孤独和哀怨。 通过这首诗歌,刘氏媛表达了对于女性的同情和关注,同时也揭示了宫廷生活的残酷和无情。诗歌以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生动地描绘了陈阿娇在长门宫中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使读者感受到了她的孤独、痛苦和无奈。 总之,《相和歌辞·长门怨二首》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诗歌,通过对陈阿娇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命运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诗词关键字: 掩门 蛾眉 学画
相关诗词
  • 1
    [唐]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 2
    [元]
    叹寒儒,谩读书,读书须索题桥柱。
    题柱虽乘驷马车,乘车谁买《长门赋》?
    且看了长安回去!
  • 3
    [南北朝]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刘氏媛的其他作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