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石楼看伊川》
            
            
            
数朝从款走烟霞,纵意凭栏看物华。 百尺楼台通鸟道,一川烟雨属僧家。 直须心逸方为乐,始信官荣未足夸。 此景得游无事日,也宜知幸福无涯。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沉浸在自然景色中的快乐心情,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珍视。首联“数朝从款走烟霞,纵意凭栏看物华。”描述了诗人在烟雾缭绕的山水中游玩了数天,心情惬意,凭栏远眺,欣赏大自然的美景。颔联“百尺楼台通鸟道,一川烟雨属僧家。”进一步描绘了壮观的楼台和高耸入云的山路,以及烟雨蒙蒙的溪流和僧侣的住所,展现了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画面。颈联“直须心逸方为乐,始信官荣未足夸。”诗人认为,只有心境恬静、超脱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而官职荣耀并不值得夸耀。尾联“此景得游无事日,也宜知幸福无涯。”诗人感慨在如此美景中游玩,无忧无虑,也应该明白幸福是无穷无尽的。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珍视。
 | 
             
创作背景
  
 《龙门石楼看伊川》是宋朝诗人吕公著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龙门石楼和伊川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有关。龙门石楼位于伊水河畔,地势险要,景色壮观。伊川则是伊水流经的地区,自然风光优美。诗人在此游览观光,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从而创作了此诗。
此外,宋代的文学创作倡导“性情之真”,注重表现个性情感和自然景物的真实感受。因此,吕公著可能也受到了这种文学思想的影响,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色的赞叹和感慨。
以上仅是简要分析,如果需要更多背景信息,可以查阅相关的诗歌鉴赏资料或文学史书籍。
            
			
            
        
            
                相关诗词
                
 
 - 
           
                        
                        
                        
                            
                            
                           遁甲爰皇里,星占太乙宫。
天门开奕奕,佳气郁葱葱。
碧落三乾外,黄图四海中。
邑居环若水,城阙抵新丰。
玉槛昆仑侧,金枢地轴东。
上真朝北斗,元始咏南风。
汉君祠五帝,淮王礼八公。
道书编竹简,灵液灌梧桐。
草茂琼阶绿,花繁宝树红。
石楼纷似画,地镜淼如空。
桑海年应积,桃源路不穷。
黄轩若有问,三月住崆峒。
                        
                         
                        
                                                    
                         
            
    
 
 - 
           
                        
                        
                        
                            
                            
                           乱山秋木穴,里有灵蛇藏。
铁锡挂临海,石楼闻异香。
出尘头未白,入定衲凝霜。
莫话五湖事,令人心欲狂。
                        
                         
                        
                                                    
                         
            
    
 
 - 
           
                        
                        
                        
                            
                            
                           客行皆有为,师去是闲游。
野望携金策,禅栖寄石楼。
山深松翠冷,潭静菊花秋。
几处题青壁,袈裟溅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