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题得瘿林壶》
天地产众材,任材谓之智。 栋桷与楹杙,小大无有弃。 方者以矩度,圆者中规制。 嗟尔木之瘿,何异肉有赘。 生成拥肿姿,赋象难取类。 櫽括所不施,钩绳为尔废。 大匠睨而往,恻然乃有意。 孰非造化功,而终配不器。 刳剔虚其中,朱漆为之伪。 斟浆挹酒醴,施用惟其利。 犠象非不珍,金罍岂不贵。 设之于楹阶,十目肯注视。 幸因左右容,反见为奇异。 人之于才性,夫岂远于是。 性虽有不善,在教之揉励。 才亡不可用,由上所措置。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以木材的利用为比喻,探讨了人才使用的问题。诗人通过对各种木材的描绘,展示了不同的材质和特点,强调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同时,诗人也暗示了人才的使用需要合理的安排和调配,才能充分发挥其潜力。
在艺术表现上,诗人采用了生动的形象和比喻,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想象力。同时,诗歌的语言流畅、简练,表达了诗人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木材喻人才,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比喻,探讨了人才使用的问题,表现了诗人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
创作背景
《分题得瘿林壶》是宋代诗人吕公著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吕公著生活在宋代,这是一个文化繁荣、艺术创作活跃的时代。同时,诗人自己对自然、生活有着敏锐的观察和独特的感悟。
“瘿林壶”是指一种树根形状奇特的壶,这种壶的形态和纹理充满了自然之美。诗人通过描写瘿林壶,展现了他对自然造化的赞叹,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态度。
此外,这首诗可能还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可能是在一次与友人的雅集中分题作诗,或者是在欣赏自然景物时有感而发。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包含了诗人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以及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感悟。
相关诗词
-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
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
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
少痴騃、老成尪悴。
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
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
渔师得鱼绕溪卖,小船横系柴门外。
出门老妪唤鸡犬,张敛蓑衣屋头晒。
卖鱼得酒又得钱,归来醉倒地上眠。
小儿啾啾问煮米,白鸥飞去芦花烟。
-
九衢多雨后,庭下草痕新。
终拟持平手,来为折槛人。
印开桐荫午,吟久烛花春。
却恨无来客,分题寄所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