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山》
登陟最高顶,四围山尽低。 星辰可手掬,杉桧与天齐。 只觉风生腋,恍如云作梯。 何当谢尘事,来此共幽栖。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远眺的景象,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向往幽居生活的情感。
首联“登陟最高顶,四围山尽低。”描绘了诗人攀登到山顶,俯瞰四周群山低矮的景象,展现了高远壮阔的视野。
颔联“星辰可手掬,杉桧与天齐。”描绘了星空仿佛触手可及,高耸的杉桧与天空齐平,进一步展现了山顶高远空旷的特点。
颈联“只觉风生腋,恍如云作梯。”描绘了诗人感到风从腋下生起,仿佛有云梯可攀登上天,表现了山顶高耸入云的感觉。
尾联“何当谢尘事,来此共幽栖。”表达了诗人想要摆脱尘世纷扰,来此幽静栖息的愿望,展现了他对自然和幽居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生动,通过描绘山顶壮阔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向往幽居生活的情感。
|
创作背景
《七台山》是宋朝诗人黄克仁的一首诗。创作背景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地理环境:七台山是一处自然风景秀丽的山区,可能引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
2. 人文历史:七台山可能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背景,诗人在游览此地时,受到了历史文化的熏陶,从而产生了创作的冲动。
3. 个人情感:诗人可能当时正处于某种特定的情感状态,如愉悦、沉思、感慨等,这种情感状态与七台山的景色相互交融,从而诞生了这首诗。
然而,由于历史资料的缺失,我们无法准确得知黄克仁创作《七台山》的具体背景。如果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建议您查阅相关的诗歌研究和历史资料。
相关诗词
-
东临真定北云中,盘薄幽并一气通。
欲得宝符山上是,不须参礼化人宫。
-
越王故国四围山,云气犹屯虎豹关。
铜兽暗随秋露泣,海鸦多背夕阳还。
一时人物风尘外,千古英雄草莽间。
日暮鹧鸪啼更急,荒台丛竹雨斑斑。
-
天台山里刘郎来,玄都观里刘郎去。
人来人去花不知,金衣鸟啼春满树。
绿窗孤眠如玉人,闻道春归未识春。
欲起推窗看花鸟,还将罗扇障流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