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偈颂三首》

十二月初一,岁事将周毕。
腊月火烧山,旱雷轰霹雳。
瞌睡师僧惊觉来,三九依前二十七。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冬季景象的诗,通过生动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十二月初一的自然风光和僧人的生活状态。整体而言,此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首句“十二月初一,岁事将周毕。”交代了时间背景,即一年的尾声,为整首诗铺垫了冬日的氛围。“腊月火烧山,旱雷轰霹雳。”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冬季的严寒和干旱,火焰般的山岭和震耳欲聋的旱雷,形成了强烈的视听冲击,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接着,“瞌睡师僧惊觉来,三九依前二十七。”两句,通过描绘一位正在打瞌睡的僧人被惊醒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冬日的寂静和冷清。同时,“三九依前二十七”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数字和押韵,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 此诗的精妙之处在于通过生动的景象描绘和贴切的比喻,展现了冬季的韵味和僧人的生活状态,引发了读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思。同时,流畅的语言和巧妙的押韵,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由于诗歌赏析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因此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创作背景
《偈颂三首》是宋朝诗人释先所作的一组诗歌。这三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佛教教义和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有关。释先作为一位佛教僧侣,通过诗歌来表达他对佛法、人生和宇宙的理解和感悟。这些诗歌可能是在特定的场合或心境下创作,用来启示弟子或传达佛教的教义。 在《偈颂三首》中,释先可能借鉴了佛教经典中的故事、寓言和象征,以及中国古代的文学和哲学思想。通过这些诗歌,他传达了佛教关于生死、轮回、解脱等核心教义,以及对于人性、道德和精神的独特见解。 要了解《偈颂三首》的更具体创作背景,可能需要深入研究释先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以及佛教在宋朝的传播和影响。
下一首
《句》
诗词关键字: 惊觉 瞌睡 霹雳
相关诗词
  • 1
    [宋]
    阴极而阳生,力穷而位转。
    苍龙退骨而骧,玄豹披雾而变。
    要将三世佛髑髅,穿作数珠子一穿。
    莫道明头暗头,真个日面月面。
    直饶你斗满秤平,也输我卖贵买贱。
    槃里明珠,不拨自转。
  • 2
    [宋]
    妙存湛湛不为无,真照灵灵不为有。
    更向其间退步看,白云断处青山瘦。
  • 3
    [宋]
    心心相印,叶叶联芳,自己光明不覆藏。
    刹刹尘尘如是说,广长舌相解敷扬。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