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锁山十咏》
古来得道人,一往无留踪。 胡为恋幽绝,努力抗祖龙。 冠簪宛如刻,藓蔓不敢封。 形化影未灭,石坚诚可通。 灵仙去已遥,聊尔惊凡庸。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得道高人的形象,以及他对幽僻绝妙之境的眷恋。诗人以深沉的笔触,展现了这个得道者超越世俗、抗拒权势的风骨。
首句“古来得道人,一往无留踪”描绘了得道者超脱世俗,不留痕迹的境界。他们不恋尘世,一往无前,显示出超然物外的特性。
“胡为恋幽绝,努力抗祖龙”则展示了得道者对幽静绝妙之境的眷恋,同时以“抗祖龙”的意象,表现了他们不畏权势,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
“冠簪宛如刻,藓蔓不敢封”进一步描绘了得道者的形象。他们的冠簪宛如刻划精细的工艺品,而身上的藓蔓也不敢封闭,象征着他们气质独特,威严不可侵犯。
“形化影未灭,石坚诚可通”表现了得道者形神兼备,精神不灭的境界。虽然肉体可能已经消逝,但他们的精神影响仍然存在,就像坚硬的石头也可以被打通一样。
最后两句“灵仙去已遥,聊尔惊凡庸”表达了诗人对得道者离去的惋惜,同时也感叹这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对普通人来说,是难以理解和达到的。
整首诗意境深远,用词精炼,通过对得道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
|
创作背景
《九锁山十咏》是宋代文人王易简创作的一组诗歌,描写了九锁山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貌。九锁山位于中国浙江省,因其独特的山水景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著名。王易简在游览九锁山时,被其美景所吸引,遂创作了这组诗歌。
这组诗歌以描绘九锁山的自然景色为主,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感慨和思考。通过对九锁山的描写,王易简展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历史的关注,使读者对九锁山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总之,《九锁山十咏》是王易简在游览九锁山时创作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文风貌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的思考。
相关诗词
-
此时仙兴发,九锁访名峰。
玉洞昼飞鼠,石池春浴龙。
异人花外见,道士酒边逢。
余欲采芳茗,白云何所从。
-
福地天然号洞霄,王畿密迩路非遥。
淡浓翠碧山重列,圆碎珠玑泉一条。
九锁真成仙境胜,借行顿使客愁销。
超凡得道从兹始,未减金华王子乔。
-
至真方域古今传,琳馆兴从汉武年。
石作双门何突兀,山为九锁自回环。
仙人隐迹留中路,处士灵坛閟远巅。
甘洁三泉齐涌地,峥嵘一柱独擎天。
群峰缭绕更相挹,五洞萦迂暗接连。
当日高崖曾虎伏,于今深穴有龙眠。
茂林葱郁曾鸣凤,邃宇清虚每聚仙。
地貯金丹藏箬下,芝翻白鼠走岩前。
宫随劫火虽灰矣,境异尘寰尚俨然。
稍待升平名遂后,便来居此结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