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有怀明州张子渊》
云表铜盘挹露华,高城凉冷咽清笳。 弓刀夜月三千骑,灯火秋风十万家。 梦断佳人弹锦瑟,酒醒童子汲冰花。 起看归路银河近,愿借张骞八月槎。 |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生动和富有感染力的诗,展现了一幅秋夜边城的壮丽景象。让我们一步一步来赏析这首诗。
首联“云表铜盘挹露华,高城凉冷咽清笳。”描绘了高远城头的景象,云表之上的铜盘收集着露珠,高城之中传来清凉的笳声。这里通过“挹露华”和“咽清笳”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凄凉的秋夜氛围。
颔联“弓刀夜月三千骑,灯火秋风十万家。”以壮丽的画面展现了边城的威武和繁荣。夜月下的弓刀和灯火中的秋风,再加上三千骑兵和十万人家,诗人通过这些数字和对仗,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读者对边城的壮观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颈联“梦断佳人弹锦瑟,酒醒童子汲冰花。”诗人通过描绘佳人的锦瑟和童子的冰花,展现了城中的生活细节。这一联的描绘更加深入了人们的生活,使诗歌更具人情味。
尾联“起看归路银河近,愿借张骞八月槎。”诗人抬头看向银河,希望能够借助张骞的八月槎归去。这里的“愿借张骞八月槎”表现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同时也展现出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乐观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鲜明的画面,展现了秋夜边城的壮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诗人的技巧娴熟,语言生动,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创作背景
《秋夜有怀明州张子渊》是元代的诗人迺贤所作的一首诗。对于这首诗的具体创作背景,目前没有详细的史料记载。但是,从诗题和诗歌内容中,我们可以推测一些背景信息。
首先,诗题中提到的“明州张子渊”,表明这首诗是迺贤在秋夜怀念他的朋友张子渊时所作的。张子渊可能是迺贤在明州(今浙江宁波)的一位好友。
其次,诗歌内容可能描绘了秋夜的景色以及迺贤对张子渊的思念之情。秋天常常引发人们对过去的回忆和思念,因此迺贤在秋夜怀念张子渊是很自然的事情。
综上所述,虽然我们没有具体的史料记载,但从诗题和诗歌内容中,可以推测出这首诗是迺贤在秋夜怀念他在明州的好友张子渊时所作的,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相关诗词
-
越客新安别,秦人旧国情。
舟乘晚风便,月带上潮平。
花路西施石,云峰句践城。
明州报两掾,相忆二毛生。
-
明州布衣家已倾,几岁亡命乞余生。
褴褛百结脚不袜,伶仃枯槁无人形。
奔走东吴与西楚,满城尽是商与贾。
各自全躯保妻子,捶胸何处诉愁苦。
今年飘泊长洲来,性命如丝更可哀。
一餐饱饭襟怀好,输心写意倾深杯。
秋雨注墙蝼蛄叫,菊花倒地金钱开。
三盏两盏筋骨活,将醉未醉春姿回。
欢乐填填彻晓夜,何知罾缴遍尘埃。
姜生姜生不须虑,圣贤豪杰终荒苔。
人生三万六千日,会当日日眉头开,富贵于我何有哉!
-
城西有祠临水涘,翠松列植路如砥。
问之耆老此为谁,唐大历中吴刺史。
刺史为民开陂湖,故迹犹传堰九里。
年很小鼓报丰穰,决渠为雨润泽美。
遗爱有桥名怀恩,姓名不载太史氏。
昔汉吴公治第一,列传寂寂名无纪。
刺史岂其苗裔欤,明州政亦河南比。
堂上大书荆公诗,兰菊春秋百世祀。
地志只称王长官,有功于民盖一揆。
吾闻是邦多贤守,裴王碑字颜与李。
惟侯盛德著人心,彼石可焚祠弗圯。
广德湖为鸿隙陂,召棠栾社谁敢毁。
秔稌充羡侯之赐,庙食辰存如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