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柏谷山英上人旧居》
袈裟挂壁锡依台,寂寞空门生碧苔。 坐久不闻钟磬响,满庭残月杏花开。 |
作品赏析
|
这是一首描绘寺庙静谧景象的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僧侣的孤寂生活和寺庙的宁静环境。
首句“袈裟挂壁锡依台”,通过描绘僧侣的袈裟挂在壁上,锡杖依靠在台上,生动地展现了僧侣的生活日常和寺庙的寂静气氛。袈裟和锡杖都是僧侣的象征,它们的存在更加强调了寺庙的宗教色彩和僧侣的孤寂生活。
次句“寂寞空门生碧苔”,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孤寂气氛。空门,指的是寺庙的门,生碧苔说明很少有人来往,进一步强调了寺庙的宁静和孤寂。
第三句“坐久不闻钟磬响”,通过描绘僧侣坐久不闻钟磬声,表现了寺庙的宁静和僧侣内心的孤寂。钟磬是寺庙中常见的法器,它的声音往往代表着寺庙的活力和热闹,而这里却“不闻”,更加突显了寺庙的寂静和僧侣的孤独。
最后一句“满庭残月杏花开”,通过对庭院残月、杏花盛开的描绘,以景结情,给人留下深深的遐想。满庭的残月和盛开的杏花,形成了美丽的景象,同时也反映了僧侣内心的孤寂和对外界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寺庙和僧侣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寺庙的宁静和僧侣的孤寂生活,给人以深深的印象。
|
创作背景
恬烷的《过柏谷山英上人旧居》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游览柏谷山,拜访英上人的旧居时,对环境的感受和对过往生活的回忆有关。诗人在看到寂静的空门、生长的碧苔、残月下的杏花等景象时,生发出了对过往生活、历史的回忆和感慨。具体的创作背景需要参考诗人的生平经历和诗歌的主题,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文献研究和分析。
相关诗词
-
实界嵚岑路入云,闰余三月属芳辰。
烟林未动阴森地,山杏寒开寂寞春。
潞子岭头销白日,神农祠畔柅朱轮。
乘闲自是逍遥事,谁羡襄阳倒载人。
-
腊屐堪乘兴,徘徊扪薜萝。
天临丹岭近,山入白云多。
鸟道无方轨,龙湫有暗波。
何时值野老,长啸出重阿。
-
天外闻清梵,晨光满翠微。
杖藜苍藓滑,斫药紫参肥。
松偃云垂盖,花分露湿衣。
一僧能话古,去住转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