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感秃鹙潜吟》

昔日曾看瑞应图,万般祥瑞不如无。
摩诃池上分明见,仔细看来是那鹕。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瑞应图的景象,但最终表达出对于纷繁复杂的祥瑞图象的厌倦,更喜欢简单明了的自然景象。诗歌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真实与表象、自然与人为的思考。 首句“昔日曾看瑞应图”,指出诗人曾经看过描绘各种祥瑞景象的图画。这些图画往往充满了繁复的细节和象征意义,给人以繁华、富饶的感觉。 次句“万般祥瑞不如无”,却表达出诗人对于这些祥瑞景象的厌倦。诗人认为,与其追求这些繁复、人为制造的祥瑞景象,不如享受自然的、简单的美好。 末两句“摩诃池上分明见,仔细看来是那鹕”,则具体描绘了诗人在摩诃池上看到的景象。诗人看到的是一只鹕鸟,这是一种自然的、没有任何人为修饰的景象。与前文的瑞应图相比,鹕鸟的出现更加真实、生动,也更让人感到亲切。 整首诗通过对比祥瑞图象和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真实、自然的美的追求。同时,诗歌也暗示出对于人为制造、过于繁复的美的厌倦。
创作背景
《感秃鹙潜吟》是唐朝诗人顾夐创作的一首诗。诗人在旅途中看到一只被射杀的秃鹙,感慨万分,创作了此诗。诗人借秃鹙之口,表达了对生命被摧残的悲痛之情,同时也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暗示和批评。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
上一首
《遣兴》
诗词关键字: 祥瑞 看来 不如
相关诗词
  • 1
    [唐]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 2
    [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3
    [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