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僧问心要作偈》
昨日相逢叙起居,今朝相见事还如。 如何却觅呈心要,心要如何特地疏。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化,表达了作者在面对人际关系中的疏离与困惑。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与某人昨日还亲密无间,叙说家常,但今日相见,事情却有了变化,变得有些疏离。作者因此产生了疑惑,想要探寻心中要表达的情感,却发现心意已经变得特别疏远。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比昨日与今朝的情景,突显了人际关系中的变化无常。同时,作者通过自我反思,表达了对于情感变化的困惑与无奈,使读者产生共鸣。
在诗的艺术表现上,作者运用了简练明快的语言,以及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具表现力与感染力。
|
创作背景
《答僧问心要作偈》是宋朝诗人释法骞所作的一首佛教偈语。偈语是佛教中一种颂诗的形式,通常用于表达佛教教义或修行体验。这首偈语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僧侣向释法骞请教佛法心要有关,他通过诗歌的形式来回答和解释佛教的核心教义。
释法骞是宋朝的一位佛教僧侣,他的诗歌作品多涉及佛教教义和修行体验。在佛教中,心要指的是修行的核心要义,即心的本质和修行的关键。因此,《答僧问心要作偈》这首偈语可能是释法骞根据自己的修行体验和佛法理解,对僧侣所提问题的回答和解释。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查阅佛教相关书籍获取更多信息。
相关诗词
-
障深闻道晚,根钝出尘难。
浊劫相从惯,迷途自谓安。
得知身垢妄,始喜额珠完。
欲识真如理,君尝法味看。
-
扁舟思独往,樯影划晴烟。
要伴人随明月,踏破水中天。
谁信骑鲸高逝,空对笔端风雨,如泛楚江船。
老子穷无赖,端欲把降竿。
白萍汀,归老计,似高闲。
平生爱我,一言相置二刘间。
准拟何山松桂,折足铛能安稳,芋火对阑残。
何必少林语,立雪问心安。
-
缅然万里路,赫曦三伏时。
飞走逃深林,流烁恐生疵。
行李岂无苦,而我方自怡。
肃事诚在公,拜庆遂及私。
展力惭浅效,街恩感深慈。
且欲汤火蹈,况无鬼神欺。
朝发高山阿,夕济长江湄。
秋瘴宁我毒,夏水胡不夷。
信知道存者,但问心所之。
吕梁有出人,乃觉非虚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