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慈涧题》
岸与恩同广,波将慈共深。 涓涓劳日夜,长似下流心。 第一百一十一卷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给人一种深沉且充满感慨的情绪,主要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的心境之间的密切联系。 “岸与恩同广,波将慈共深。”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色的赞美。诗人把岸的广阔比作恩的广大,意味着大自然的广阔无垠对人类有着无尽的恩惠。同时,诗人又把波浪的深沉比作慈悲的深厚,展示了大自然的力量与仁爱。 “涓涓劳日夜,长似下流心。”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类劳作关系的思考。诗人用“涓涓”形容水流不断,就像人们日夜劳作一样,而“长似下流心”则进一步表达了人们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整体上,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比和比喻的手法,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劳作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对于人类劳动精神的赞扬。
|
创作背景
《经慈涧题》是唐朝诗人郑繇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慈涧这个地方有关。慈涧,古称孝水,又名慈母河,在今河南新安县西北,流入洛水。这里流传着一个关于孝子的故事,说三国时,袁术部将刘勋,字子台,新安人,少孤,事母至孝,母病思啖鹿乳,勋身入鹿群挤取,母病遂愈。后人为赞扬他的孝行,把此河改名为慈涧。郑繇途经此地,有感于刘勋的孝心,作了这首诗。
相关诗词
-
金声乃是古诗流,况有池塘春草俦。
莫遣宣城独垂号,云山彼此谢公游。
-
问讯竹湖,竹如之何,如何未归。
道吴山越水,无非佳处,来无定止,去亦何之。
莫是秋来,未能忘耳,心与孤云相伴飞。
愁无奈,但北窗寄傲,南涧题诗。
人生万事成痴。
算世上久无公是非。
恨云台突兀,无君子者,雪堂寥落,有美人兮。
疏雨梧桐,微云河汉,钟鼎山林无限悲。
阳山县,是昌黎误汝,汝误昌黎。
-
百年如寄亦何为,散发清狂未足非。
南涧题诗风满面,东桥行药露霑衣。
松花照夏山无暑,桂树留人吾岂归。
藜杖不当轩盖用,稳扶居士莫相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