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醉中到白厓而归》

往事无凭一梦空,悠悠歧路任西东。
菊花向晚应嫌雨,梧叶经秋不耐风。
自笑长贫仍作客,谁怜多病欲成翁。
青山断处孤城在,一片砧声夕照中。
作品赏析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过去事物的追忆和感慨,同时也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孤寂、落寞的氛围。 以下是对每一句的具体赏析: 1. “往事无凭一梦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追忆,但“一梦空”又显示出那些往事已经如烟,无法寻回,带有一种深深的无奈和哀愁。 2. “悠悠歧路任西东”,这句话描绘了人生的道路多样,各自有各自的方向。“悠悠”二字既表现出人生的漂泊不定,又显示出人生的漫长。 3. “菊花向晚应嫌雨,梧叶经秋不耐风”,这两句是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菊花和梧叶都是秋天的象征,而“向晚”、“经秋”则渲染出一种晚秋的氛围,同时“嫌雨”、“不耐风”又显示出植物的柔弱,映射出人的孤寂、落寞。 4. “自笑长贫仍作客,谁怜多病欲成翁”,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的生活状态,贫穷、多病,而且还是一个漂泊的旅人,一种自嘲和无奈的情绪流露出来。 5. “青山断处孤城在,一片砧声夕照中”,这是对整个诗境的提升,通过描绘青山、孤城、砧声、夕照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苍茫、落寞的氛围,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秋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追忆和对人生的感慨,渲染出一种孤寂、落寞的氛围。
创作背景
《醉中到白厓而归》是明代文学家樊阜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涉及到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状态,以及与自然景观的互动。樊阜可能在一次酒醉之后,游览了白厓(白色的山崖或海岸),被自然美景所吸引和感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需要注意的是,诗歌的创作背景往往与诗人的个人生活、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对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我们还可以结合樊阜的生平、诗歌风格和时代背景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解读。
诗词关键字: 歧路 夕照 作客
相关诗词
  • 1
    [宋]
    不信芳春厌老人。
    老人几度送余春。
    惜春行乐莫辞频。
    巧笑艳歌皆我意,恼花颠酒拚君瞋。
    物情惟有醉中真。
  • 2
    [清]
    拍碎双玉斗,慷慨一何多。
    满腔都是血泪,无处着悲歌。
    三百年来王气,满目山河依旧,人事竟如何?
    百户尚牛酒,四塞已干戈。
    千金剑,万言策,两蹉跎。
    醉中呵壁自语,醒后一滂沱。
    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销磨。
    愿替众生病,稽首礼维摩。
  • 3
    [宋]
    雪里餐毡例姓苏。
    使君载酒为回车。
    天寒酒色转头无。
    荐士已闻飞鹗表,报恩应不用蛇珠。
    醉中还许揽桓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