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水调歌头·月里一枝桂》

月里一枝桂,不付等闲人。
昔年霄汉,闻道争者尽输君。
衣袖天香犹在,风度仙清难老,冰雪莹无尘。
赋才三十倍,论寿八千春。
夏庭芝,周室凤,舜郊麟。
岂如今日称瑞,皇国再生申。
聊借济时霖雨,来种重湖桃李,和气一番新。
尚闻虚黄阁,行看秉洪钧。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赞美与祝福的诗。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丰富,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首句“月里一枝桂,不付等闲人”以月中的桂树比喻人的优秀,表明这个人的才华和品质非凡,非一般人可比。 “昔年霄汉,闻道争者尽输君”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人过去的成就和才华的赞美,进一步强调了他的非凡。 “衣袖天香犹在,风度仙清难老,冰雪莹无尘”这几句诗描绘了这个人的风度和气质,展现出他清新脱俗、高洁无瑕的形象。 “赋才三十倍,论寿八千春”是对他才华和长寿的祝愿,表现出深深的敬仰。 然后,诗人用“夏庭芝,周室凤,舜郊麟”来比喻这个人的稀有和珍贵,同时将他与历史上的圣贤相比,表明他的德行和才华都达到了极高的境地。 “岂如今日称瑞,皇国再生申”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这个人在当下时代的影响和贡献的赞美,他的存在被视为国家的瑞兆和再生。 “聊借济时霖雨,来种重湖桃李,和气一番新”这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这个人能以其才华和德行,如霖雨般济世安民,传播美德,给世界带来新的气息。 最后,“尚闻虚黄阁,行看秉洪钧”是对他未来的期待和祝愿,希望他能够执掌大权,担当起治理国家的重任。 整首诗充满了赞美和敬仰之情,通过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这个人的形象、才华、德行展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水调歌头·月里一枝桂》的创作背景与秋季乡试有关**。这首词是韩玉在秋试时写给好友范成大的。韩玉与范成大不仅在生活中是好友,在科举考试中也有过并肩战斗的经历。他们二人以及另一位好友周必大曾于乾道二年(1166年)一同参加科举考试,并同时考中进士。而这首词写于乾道五年(1169年)秋季的乡试时期,当时韩玉再次参加科举考试,而范成大则已经及第。因此,这首词可以看作是韩玉写给范成大的鼓励之作,同时也是表达自己对于科举考试的期待和信心。
诗词关键字: 皇国 霖雨 霄汉
相关诗词
  • 1
    [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2
    [宋]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 3
    [宋]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