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泊安庆城》

浮图高出暮云低,雉堞连阴碧树齐。
茅屋人家兵火后,楼船鼓鞞夕阳西。
大江千里水东去,明月一天乌夜啼。
欲酹忠魂荒冢外,白杨秋色转凄迷。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哀伤感的诗,通过描绘一个战争后的场景,展现了生活的残酷和自然的恒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浮图高出暮云低,雉堞连阴碧树齐。”描绘了一幅宏阔的画面,浮图高耸,暮云低垂,雉堞连绵,碧树整齐。这里既有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又有人工建筑的痕迹,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对比。 颔联“茅屋人家兵火后,楼船鼓鞞夕阳西。”将视线转向了战争后的茅屋人家,楼船的鼓声在夕阳西下时响起。这一联通过“兵火后”三个字,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同时也通过“夕阳西”表达了一种时间的流逝,一种历史的沉淀。 颈联“大江千里水东去,明月一天乌夜啼。”进一步扩大了诗的视野,大江千里,水向东流,明月当空,乌鸦夜啼。这里运用了自然的元素,表达了生活的艰辛和无尽的哀伤。 尾联“欲酹忠魂荒冢外,白杨秋色转凄迷。”诗人想要祭祀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英雄,但是他们的坟墓已经被荒草覆盖,白杨树在秋色中显得更加凄凉。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敬仰和怀念,同时也透露出对生活的无奈和哀伤。 整首诗通过对战后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对英雄、对生活的深深思考和感慨。诗人的笔触深沉而细腻,语言凝练而富有张力,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泊安庆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明代的历史环境和社会状况密切相关。诗人法智通过描绘安庆城的景色和人情,表达了对战争、历史变迁以及忠诚、英勇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慨。以下是对该诗创作背景的具体分析: 首先,从诗歌的内容来看,诗中提到了“兵火后”的场景,暗示了这首诗是在战争或战乱之后创作的。安庆城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曾经历过多次战火。诗人通过描写战后的荒凉和哀伤,表达了对战争的悲痛和对和平的向往。 其次,诗歌中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展示了安庆城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比如,“浮图高出暮云低,雉堞连阴碧树齐”等诗句,描绘了安庆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展现了诗人对这座城市的深厚感情。 最后,从诗人的身份和时代背景来看,法智作为一名明代诗人,其创作必然受到当时社会思潮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因此,《泊安庆城》的创作背景还与明代文学、艺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泊安庆城》的创作背景涉及到战争、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是诗人法智对时代和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诗词关键字: 雉堞 兵火 荒冢
相关诗词
  • 1
    [明]
    舒州城在大江边,我昔过之曾系船。
    年丰米谷上街贱,日落鱼虾入市鲜。
    山起正当官署北,潮来直到驿楼前。
    知君此去红莲幕,民讼无多但昼眠。
  • 2
    [明]
    彭蠡风帆一箭收,九江安庆是安流。
    说与藩王徐送款,亲臣无数要封侯。
  • 3
    [元]
    景佳甚,与徐道川方复齐况肩吾方清之驿亭草酌。
    子文京侍以殊乡又逢秋晚分韵,得殊字,赋临江仙去岁家山重九日,西风短帽萧疏。
    如今景物几曾殊。
    舒州城下月,未觉此身孤。
    胜友二三成草草,只怜有酒无茱。
    江涵万象碧霄虚。
    客星何处是,光彩近辰居。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