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村家》
细莎村路绕山斜,涧水西头一两家。 桑柘叶干鸠雨歇,茅檐索索响缫车。 |
作品赏析
|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富有生机的乡村景象。通过运用丰富而生动的意象,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恬静、和谐的乡村氛围。
首句“细莎村路绕山斜”描绘了村路的曲折和周围环境的自然美。一个“绕”字,形象地展现了山路环绕、曲折绵延的景象,而“细莎”则描绘了路边细腻的沙子,增添了一丝细腻的质感。
次句“涧水西头一两家”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景致,通过“涧水”和“一两家”的描述,展现了乡村的宁静和稀疏的人口分布。
末两句“桑柘叶干鸠雨歇,茅檐索索响缫车”则通过对桑树、柘树和茅檐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乡村的氛围。“桑柘叶干”描绘了树叶在雨后的状态,“鸠雨歇”则传达出雨过天晴的意境。而“茅檐索索响缫车”则通过茅檐下缫车的声响,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繁忙和生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乡村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
创作背景
樊阜的《过村家》这首诗描绘了山村人家的生活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山村小径、溪流、桑柘、茅檐等景象,营造出宁静而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氛围。同时,通过“缫车”的声响,表现了农村勤劳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方面,可能反映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诗人可能在对乡村生活进行观察和体验时,感受到了乡村的宁静、淳朴和勤劳,从而产生了创作的冲动。同时,也可能与明代社会背景有关,明代社会相对稳定,农业经济发展,乡村生活具有一定的繁荣和宁静,这也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和背景。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
相关诗词
-
水兼九山南过村外,以入于海。
而沟塍畎浍,隐翳竹树间。
春时桃花盛开,难犬之声相闻,殊有武陵风概,隐者停云子居焉。
一舟曰水光山色,时放乎中流,或投竿,或弹琴,或呼酒独酌,或哦咏陶谢韦柳诗,殆将与功名相忘,尝坐余舟中茗供,襟抱清旷,不觉度成此曲。
主人即谱入中吕调,命洞箫吹之,与童子权歌相答,极鸥波缥缈之思云如此好溪山,羡云屏九叠,波影涵素。
暖翠隔红尘,空明里,着我扁舟容与。
高歌鼓*,鸥边长是寻盟去。
头白江南,看不了,何况几番风雨。
画图依约天开,荡清晖,别有越中真趣。
孤啸拓蓬窗、幽情远,都在酒瓢茶具。
水*摇,晚月
-
孤村临晚水,小屋背秋城。
有径无人过,阴虫白昼鸣。
谷欹苗叶曲,果拽树枝横。
朴朴风淳古,庞眉笑出迎。
-
当年唯说岳家军,纪律森严孰与邻。
师过村村皆按堵,功成处处可镌珉。
威名千古更无敌,词翰数行俱绝尘。
拟取中原报明主,亦劳余刃到黄巾。